十一月二十日,即高拱《病榻遺言》在京師瘋傳的第八日。
京師街頭,百姓議論紛紛。
杭州、蘇州、南京等地一些書生士子的言論也都以民間小報為載體發表意見,且傳到了京師。
有人力挺高拱,認為朝廷應立即將張居正與馮保停職,令三法司嚴查此事,給天下人一個交待。
有人抨擊高拱,認為高拱在遺言中過度強調個人功績,自詡忠臣良輔,實則全是自我辯護與歪曲事實的個人之言。
有人力挺張居正,認為高拱被驅逐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張居正對大明的功勞遠遠高于高拱。
也有人抨擊張居正,拿著前幾年抨擊張居正柄國專權的文章稍微改動一番,便能迎來諸多“同道中人”的共鳴與宣揚。
……
還不待朝廷查出印制《病榻遺言》的幕后操控者,民間百姓已吵成一片,甚至因此事在京師的茶館酒樓中已發生了十余起打架斗毆事件。
涉及張居正,再小的事情也是大事。
但絕大多數人不是為了真相與公道發言,而是被利益驅使。
張居正倒臺,將會有一大批“張黨”倒臺,而其它仕途失意者便有了擢升與掌權的機會。
南京禮部尚書張四維近日甚至將家中收藏的一批名貴字畫悄悄賣出,只為能買通一些小報作坊,讓他們大量印制《病榻遺言》以及書生士子們抨擊張居正的文章。
其他張居正的仇人與反對新政的官員士紳、商賈宗藩,也都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變著法地攻擊張居正。
一時間。
此事的影響越來越大,一些地方行省官員也都上奏反映情況與發表意見。
不過。
最有可能矯詔和命廠衛操控王大臣闖宮案的馮保,卻鮮有人抨擊。
一方面因馮保代表著皇權,抨擊他無利可圖;另一方面因廠衛出手狠辣,有各種手段能使得一些鬧事者瞬間消失。
……
近午時。
在家養病的張居正迫于朝野上下輿論洶洶,向朝廷呈遞奏疏,對高拱的《病榻遺言》進行駁斥,并請辭,希望告老還鄉。
張居正在奏疏中稱——
首先,矯詔奪權純屬無稽之談,詔書乃先帝口述,李太后與小萬歷先閱,他與馮保根本無機會篡改,更不可能篡改,先帝實錄已有明確記載,高拱遺言,純屬臆想杜撰。
其次,王大臣闖宮案乃三法司聯審,所有過程皆有案宗留存,朝廷可進行復核,而非聽取高拱的片面之詞。
然后,關于納賄之事,他承認自己因身體有恙曾收過一些邊將送來的補品,但只是正常的人情往來,他也予以回禮,價值幾乎相當,且他從未因私交而特意擢升任何人,為此張居正還特別列出了戚繼光的戰功。
之后,關于稱他以新政之名行專權之實之言,他更是直接列出了自他擔任首輔后的太倉庫收入增長圖示。
最后,張居正稱近年來為朝廷新政失了孝道、丟了名聲、毀了身體,身心俱疲,外加身體有恙,待朝廷調查完此事后,若有罪,可治他罪,若無罪,他則欲請辭回家養老。
小萬歷看到此奏疏后,兩眼噙淚,立即以手諭回復張居正,稱相信張居正,定會還他一個公道,然后言說張居正新政之功,希望他能再輔政十年。
與此同時。
許久不涉前朝政事的李太后也下達懿旨,盡言張居正輔政之功,稱高拱的詆毀完全是無稽之談,當下的朝堂與小萬歷皆離不開張居正。
太后與皇帝同時下旨,言張居正之功,希望他繼續輔政,無疑讓騎墻搖擺派的一些官員閉上了嘴巴。
而后,小萬歷又派遣御醫探望張居正,了解張居正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