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日,清晨,翰林院學士廳。
翰林院學士兼禮部左侍郎王錫爵一臉不可思議地看向沈念,道:“子珩,你懷疑暹羅特使羅摩是假的?甚至整個暹羅特團都是假的?”
沈念點了點頭。
“目前還只是猜想,需要驗證一番,至于他們與巴吉之死有沒有關聯,與可能來到京師的土蠻探子有沒有關聯,尚不可知!”
沈念產生此懷疑,并無證據,只是依靠著自己的直覺。
曹威那句“土蠻人無論隱藏多深,身上那股土騷味絕對是瞞不住錦衣衛的”讓沈念意識到他對暹羅特使感到有些怪是怪在了哪里。
非長相,非口音,非言語有失,而是對其身上形成的氣場感到奇怪。
但凡一國之使臣,無論大小,朝貢大明之前,定都會經過培訓,擅于漢語者優先,不擅于漢語者,則會有通事(翻譯)陪同。
他們的行為舉止,不代表個人,而代表他們的國家。
那日,琉球特使與暹羅特使雖都不滿南會同館被封禁,但二人給沈念的感覺,前者像小國特使,后者更像是一名商人。
要知,暹羅國無科舉,等級制度森嚴。
能擔任特使者一般都是貴族,身上不可能散發著一股小商人的市儈之氣。
沈念兩世為師,又因翰林任職,對很多細節都很敏感。
他感覺暹羅使團特使羅摩不是特使,而是商人。
他非常相信自己的這種直覺。
王錫爵聽得有些云里霧里,但如今巴吉遇刺案沒有任何進展,還被兇手再次挑釁,沒準兒可以從別的地方做一下嘗試。
此外,這種假冒外邦使團的例子并不少。
雖然大明制作了防偽的勘合文書,但外邦一些政權更迭或治安不穩定,很容易導致假使團搶了真使團的勘合入京,吃飽喝足后帶著高于他們所帶貢品價值上百倍的商品揚長而去。
大明向來都是只認勘合文書不認人。
一些宗藩國發生這些事情后,大多都是隱瞞下來,因為他們要告知大明,大明直接就能取消他們的勘合,禁止他們朝貢。
日本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嘉靖年間,兩大敵對使團朝貢,直接在泉州市舶司打起來,最后皆被驅逐。
王錫爵與沈念商量一番后,稍作準備,當即以慰問的名義,前往南會同館。
……
片刻后,二人率先來到琉球使團所居的院落。
琉球使團特使毛良達開口便問詢案件進展,以及何時可以解禁南會同館。
王錫爵并未給他一個肯定的回答,只稱正在調查中,而琉球使團非進貢類的商品,可以遞交一個清單交給沈念,由戶部估價或為其交換等價的商品。
毛良達雖然心中不滿,但還是向二人表達了感謝。
當下,大明乃是琉球的財神爺,他們根本不敢得罪。
隨即,二人來到暹羅使團居住的院落。
暹羅使團從南方而來,路途最是遙遠,當下院落中有三十二人。
負責接待王錫爵與沈念的是暹羅特使羅摩和副使達摩猜,達摩猜乃是一個膚色偏黑,精瘦精瘦的青年漢子,會說漢語,但話非常少。
王錫爵道明來意。
一方面問詢他們有什么需要幫扶,另一方面戶部可以代他們售賣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