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午時。
朝陽門大街十車金銀被搶案的初步結果,被公示于詔獄前。
經錦衣衛徹查,十車金銀乃是印綬監前掌印太監,已病逝的鄭三思利用特權勾結內承運庫數名宦官侵吞所得。
鄭三思的干兒子印綬監掌司太監鄭興為獨吞這筆巨財將其匆匆運往城外。
然后被鄭三思的另外兩個干兒子都知監宦官費七、王佑發現后,命人駕牛車沖撞運送金銀的馬車,導致出現了朝陽門大街附近百姓搶掠金銀的惡劣事件。
小萬歷以“此乃內廷私事”為由,命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東廠提督馮保徹查此事,外朝無須干預。
另外,錦衣衛、順天府、五城兵馬司都派出大量兵卒開始追尋丟失于街頭的兩萬多兩白銀。
外朝官員知曉這是一場“內廷宦官監守自盜、分贓不均”的丑事后,便不再議論。
不涉及外朝的內廷宦官之事,向來都是由司禮監與東廠處理。
許多官員都慶幸十車金銀不是外朝官員貪墨受賄所得,不然朝廷定會嚴查貪墨,為息民怨定會抓出幾個典型重懲。
當下,朝廷要抓幾名有貪墨受賄行徑的官員,就像從雞籠里抓雞,羊圈里抓羊,不費吹灰之力。
民間百姓知曉此真相后,也沒了討論的興趣。
在他們眼里,內宦私吞內庫金銀實屬正常,就像糧倉內一定會有偷糧的老鼠一般。
……
翌日,午后。
沈念將近日撰寫的數篇講義呈遞到文華殿當值宦官的手中。
小萬歷染有疹疾,整個二月都不會有日講,但在張居正的示意下,日講官們還是要將講義交給小萬歷。
待小萬歷病愈后,張居正會向小萬歷提問講義上的內容,避免小萬歷因病而懈怠功課。
沈念離開文華殿后,緩步走在一處連廊中。
他喜歡在二月這種乍暖還寒的月份,緩步慢走,曬一曬太陽。
就在這時,一名小宦官朝著沈念快步走來。
沈念本以為他是路過,但后者走到沈念面前后,觀察附近無人,當即拱手壓低聲音說道:“沈部堂,小的方平,供職于印綬監,您在內書堂曾教過我,我有要事向您匯稟。”
“我教過你?”
沈念面帶狐疑,對這個看上去年約十五歲、甚是瘦小的小宦官并無印象。
“萬歷三年八月十八日,您在內書堂為我們上了最后一節課,您講了三寶太監鄭和,您告訴我們,如果不知以后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便先做個好人!”
說罷,小宦官方平擺出沈念在內書堂講課講到興奮時常用的手勢,即右手往前一揮,然后攥拳收回。
小宦官方平之所以急于證明是沈念在內書堂的學生,乃是朝廷有規定,外朝官員禁止與內廷宦官私下交往,方平若不證明自己與沈念的關系,后者恐怕根本不會聽他說話。
沈念淡淡一笑,認可了他的身份,當即問道:“何事?”
對自己內書堂的學生,沈念有過承諾,以后他們若遇到冤屈,是可以尋沈念提供幫助的。
小宦官方平說道:“朝陽門大街上那十車金銀不是鄭公公私吞內承運庫所得而是貪墨受賄所得,我有證據。”
說罷,小宦官方平從懷里拿出一份文書。
“沈部堂,近半年是我一直在伺候鄭三思公公,他為了自保,將賄賂他的官員全都記錄在這個賬本上,他的那些錢全是貪墨受賄所得,根本不是私吞內承運庫,對我們這些宦官而言,貪墨受賄還能活命,但私吞陛下的錢,無論多少,都是死罪!”
“我在收拾鄭公公遺物時,意外發現了這個賬本,我……我……不知應該交給誰,就只能找您了!”
說罷,小宦官將賬本交給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