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左侍郎廳。
劉斯潔見沈念對向朝廷申請籌建會計學院無望露出失望的表情,不由得說起他的另一種想法。
“子珩,老夫覺得復興算學,不一定要從朝堂開始,算學之法,實踐為重,若借助民間力量自下而上改革,以練代學,沒準兒比成立會計學院發展更快,當下北方商貿復興,正是急缺算學人才的時候,若有商人愿意組織培養算學人才,少則三年,多則五年,民間算學之士必將井噴,日后朝廷招納計吏,必然會向民間算學之士的標準看齊,讓民間力量引領官衙計吏發展,你覺得如何?”
“自下而上?民間力量?”
聽到此話,沈念的眼睛不由得亮了。
劉斯潔不但給出了一條復興算學之策,而且也為沈念打開了新政改革的新思路。
新政改革,不一定必須要自上而下,從朝堂到民間,也可以用民間力量倒逼朝堂做出改變。
沈念笑著道:“劉左堂,我父親與岳父的堯東商行,可勝任此事!”
劉斯潔微微搖頭。
“子珩,老夫知你會這樣說,但老夫不建議堯東商行去做。”
“為何?”沈念面帶不解。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當下的堯東商行已不是你父親與你岳父的堯東商行,而是整個北方百姓的堯東商行。雖然堯東商行讓利于民,是以振興北方商貿,扶植地方小商人為經商目的,但在朝廷眼里得人心比得金錢更可怕,一旦你入閣,估計有無數人要挑堯東商行的錯!”
“堯東商行若再帶頭培養算學之士,日后諸多算學之士進入朝廷各個衙門,成為計吏,那朝堂之事對堯東商行而言將沒有秘密,這……有可能為你家引來殺身之禍!”
沈念的臉色變得嚴肅起來。
他父親與岳父成立堯東商行,最初的真正目的不是貨通北方,而是使得后續新政的一條鞭法更易在北方施行,如此便能幫助沈念更快擢升。
沈堯山與顧東行原有的想法是,待沈念成為部堂官后,他們就放棄生意,將所有利潤或歸朝廷或歸于民。
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堯東商行發展迅猛,當下已成為北方商貿蓬勃發展的最大動力,沈堯山與顧東行若當下撒手不管,堯東商行馬上就會變味。
因為沒有商人能擁有他們這番“經商為公為民不為己”的純粹心思。
他們更沒想到的是,沈念擢升迅速,不到兩年便成了正三品的部堂官。
劉斯潔考慮的沒錯。
計吏看似只是小吏,但他們是真正知曉大明各類賬目的人。
若日后朝廷的許多計吏都出自堯東商行。
那待沈念入閣后,一方面擁有輔政大權,另一方面家族不但掌控著北方商貿,還有隨時能了解朝廷各個衙門賬目的能耐。
當下的堯東商行,雖然將錢都散了出去,但是卻收獲了人心。
沈堯山與顧東行振臂一呼,那將會無數百姓響應。
這種通天之能,哪個皇帝不忌憚!
對任何一名皇帝而言,再忠誠的臣子也絕對不能讓其擁有能夠造反的力量。
劉斯潔接著道:“近日,老夫已與京師的數名商人探討了組建算學社之事,雖然沒有堯東商行的參與,培養算學之士的速度會慢一些,但勝在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