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計吏一般都是本地人,要培養,就必須全國范圍的培養,各地州府都必須有學院。
因考科舉的那些人是看不上算學的,故而不可能讓他們使用學堂,朝廷需要單獨建造書院,耗資甚大,地方官府還需要招生,更是費力氣。
而今,以結社的形式令商人自發組織,只需各個衙門出一些老計吏充當教習即可,絕對是上上之策。
至于有可能會令沈念成為權勢還要高于張居正的權臣,殷正茂根本不在乎。
曾經,他也以為朝堂不應該有權臣。
但入閣之后,他才發現,一言堂的好處遠遠大于壞處,若凡事商量著來,那朝堂各個衙門將會日日吵架打架,發生內戰,根本做不成大事。
申時行則是看向張居正,張居正同意,他便無意見。
張居正想了想,道:“這是一次非朝堂化的改革方式,老夫覺得可行。不過要不要堯東商行引領,咱們不能提,要讓陛下主動說。不然此番改革若出了亂子,全由堯東商行承擔,那就真涼了子珩父親與岳父的報國之心了!”
聽到此話,沈念已感覺此事要成,他當即拱手道:“煩請三位閣老出馬了!”
這三人同時向小萬歷言說此事,有無數種方式能讓小萬歷想到堯東商行。
畢竟,堯東商行的民間口碑擺著呢!
若讓其他商人培養算學之士,沒準兒將會培養出一群做假賬的。
張居正點了點頭,殷正茂與申時行也點了點頭。
這時。
沈念又補充道:“三位閣老,我還有個不情之請,待京師內成立算學社,內廷宦官不能參與。”
“這個,我同意!”殷正茂直接表態。
宦官們學的東西越多,監管的東西便越多,當下正是他們侵奪了戶部的很多權力。
宦官之害,在于他們做事總是凌駕于《大明律》之事。
近日,剛發生了鄭三思私吞五萬兩白銀之事,而馮保的處理又較為簡單。
這讓三位閣臣對內廷這些宦官都產生了厭惡之心。
甚至張居正也不喜宦官干政,但當下小萬歷認為宦官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外朝官員們不得不低頭。
“試試吧!”張居正說道。
……
約半個時辰后。
劉斯潔聽沈念講三大閣老將于下午向小萬歷匯稟《算學復興疏》后,不由得又驚又喜。
“子珩,還是你呀,若是我請命,朝廷即使不反對,大概率也是將此擔子再丟在我身上,此事若成,老夫請你喝酒,喝好酒,你就是咱戶部的福星!”
劉斯潔笑聲脆亮,高興得如同一個孩子。
:<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手機版:<ahref="https://0d6f590b"target="_blank">https://0d6f590b</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