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沈念大步走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
剛才,張居正的一番大道理令小萬歷無話可說。
后者雖說妥協,但畢竟在百官面前丟了臉面。
在許多官員眼里,張居正剛才那番話只是在畫大餅,并未給出促使小萬歷提高理政能力的良策,京營軍紀廢弛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常朝結束后,矛盾依舊在。
有官員會彈劾張居正欺君年幼,有官員會再次力挺施行《禁掖內操軍籌備策》。
如果沈念能拿出一道令小萬歷與滿朝文武都能接受的強軍之策,那君臣便都有了臺階,常朝后才不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沈念挺起胸膛,拿出懷中的奏疏,高聲念誦起來。
“臣竊觀京營之制,承平日久而致弊竇叢生,一旦北境有險,禁軍何以應對,陛下欲親籌親衛,實乃先見也。”
“然當下京營員額虛懸,訓練廢弛,將佐多庸,僅靠內操之軍,實為斗升之水難活枯河之魚。”
……
“臣以為,內操不如外操,練兵不如練將,陛下可取南北驍勇之士未三十者,通曉文墨者尤佳,重恩養,兼修文武,命九邊宿將教騎射,聘兵部郎官授韜略,每歲春秋演武于西山。”
……
“人不必多,千人而已,一則為天下軍卒垂范,二則補天下將帥之缺。一年京師內練,兩年邊鎮歷練,五載可成精英,十載可成良將,二十載可成名帥,十年之后,京畿與四方將帥,皆為陛下親軍所出,天下必定也。”
……
“此便是臣的《天下練將策》!”沈念舉起雙手,將這番奏疏呈遞到頭頂。
馮保小跑著接過這份奏疏,交到了小萬歷的面前。
簡單而言,沈念的意思是:選一千名文武兼修,可培養成將帥的良才,歸入天子親軍,習練各種軍事操略,并帶動當下京營兵卒進步,由小萬歷根據他們的能力進行職務分配,如此,十余年后,天下將帥,將幾乎全出于天子親軍,小萬歷對他們了如指掌,這樣,小萬歷對軍政的控制將空前強大。
這一刻,張居正、殷正茂、申時行的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沈念這道《天子練將策》,看得甚是長遠,待將這些人培養起來,少則十年,多則二十年,到那時,張居正與殷正茂大概率已經退了。
此策的重點在于“練將不練兵”,其立意,是讓皇帝更加集權,此乃小萬歷最想要的。
且規避了宦官勢大的情況。
此為外操,主要訓練的官員由小萬歷親定,他只需閱兵即可,因為此乃天子親兵,內閣、六部、五軍都督府都沒有管理權,一定程度上也提升武將的地位。
小萬歷看罷《天子練將策》后,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此舉甚合他的心意。
他其實不太在乎是不是內操與外操,只要是天子親軍即可。
沈念之策不但能滿足他親自練軍的興趣,而且他一想到若干年后,京師與邊境的中高級將領全是他的親軍,不由得心情大好。
此策給小萬歷的感覺是:雖然當下仍是萬般不自由,但未來無限美好。
“好!好!好!”小萬歷連道了三個好字,然后看向下面跪著的一眾臣子道:“眾卿都快快請起,先入列,然后再議一議此策如何?”
旋即,張居正等人都站起身來,然后紛紛入列。
“陛下,臣認為比起《禁掖內操軍籌備策》,此策更適宜當下!”吏部尚書王國光高聲說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官員們紛紛附議,包括剛才分別站在兩個陣營的文武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