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三日。
南直隸巡按御史曹正與蘇州府、松江府、應天府三府知府接連呈遞急奏,稱三府之地遭遇巨大水災,田畝民宅淹沒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地方正在緊急救災。
小萬歷知曉后,在張居正的建議下,立即下旨給南京守備兼領中軍都督府事,魏國公徐邦瑞和南京鎮守太監王岳,命令他們立即組織人力、物力救災,啟用南直隸常平倉籌備糧,救濟災民,防止流民成盜以及瘟疫的發生。
蘇州、松江、應天三府,皆屬南直隸直管。
南直隸雖也設有六部,但總領一切的其實是南京守備官外加守備太監,南直隸所有官員都在他們的監管之中。
沈念聽聞此事后,甚是揪心。
目前,蘇州、松江、應天地界的早稻處于待收割狀態,中稻剛剛拔節,此時發洪水,無疑將導致三地受災的百姓顆粒無收。
對百姓而言,水災比旱災更加可怕。
洪澇所過之處,淹田淹房,幾乎會摧毀一切。
許多底層百姓可能努力數載才能蓋起三間土房,才能買得起一頭耕牛,才能置辦一批像樣的農具。
但大水一沖,他們將一無所有,更悲慘者,甚至是家破人亡。
許多僥幸活下來的百姓,若無朝廷救濟,年輕力壯者大概率會成為流民盜賊,而年老體弱者即使能乞討一口吃的,也大概率熬不過這個冬天。
另外,若發生瘟疫,問題將會更加嚴重。
……
這幾日,沈念一直都待在戶部衙門。
南直隸官員的受災奏疏抵京后,通政使司都會抄錄一份到戶部,然后令戶部根據地方官的匯稟情況,對災情減免賦稅進行定級,即全蠲、半蠲、蠲三分之一。
另外,若地方儲備糧不足,還需戶部撥賑災銀,以及根據地方提供的災情冊和倉儲盤點冊,確定賑災銀的數額與功用。
接下來的幾日,南直隸諸官的災情奏疏不斷呈遞到京師。
三府地界依舊在下雨。
受災情況比初次匯稟時要嚴重得多,并且由于雨勢過大,堤壩決口,造成的傷害也越來越大。
除了災情實況匯報外,還匯報了地方官施行的一些措施。
比如:以工代賑,征調災民抗洪救災;召集地方商賈,募捐糧食救濟災民等。
其中,南京禮部尚書張四維的表現甚是搶眼。
其自掏腰包,在城外搭建粥棚,救濟災民,而后又命南京禮部的胥吏兵卒搭建數個流民棚,供流民居住。
雖有作秀的成分,但畢竟是在為災民做實事。
……
這一日,入夜。
南京城,中軍都督府(即南京守備府)。
南京守備兼領中軍都督府事魏國公徐邦瑞、南京守備太監王岳與蘇杭織造太監孫隆三人,坐在前廳,全都黑著臉。
這三人,看似以魏國公徐邦瑞為尊,其實就屬他的地位低。
守備太監王岳是天子近侍,代表的是皇帝權威,徐邦瑞雖有爵位,但在他面前只能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