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
曹正的一名護衛從不遠處走過來,手里拿著一封信。
“南京的消息!”護衛說道。
曹正在南京城還有兩名護衛,專門負責探聽南京城的相關消息。
撕拉!
曹正撕開信封,打開信紙,認真地起來。
不多時,曹正臉色鐵青,一只手攥成拳頭狀,罵道:“這兩個閹狗!”
國子監生鄒聞東被嚇得一動都不敢動。
在當下,官員們是不敢輕易辱罵宦官的,因為他們代表的是內廷,是皇帝。
曹正看完書信后,吐出一口濁氣。
“十萬兩賑災銀,直接被蘇杭織造太監孫隆拿走了八萬兩,在水災肆虐之下,他竟令三府的官織作坊,民織作坊全部開工,這……這不是逼迫災民造反嗎?”
聽到此話,鄒聞東也不由得一臉憤怒。
他本以為貪贓枉法的官員已夠可恨了,沒想到還有不讓百姓吃飽還令百姓往死里干活的宦官。
宦官們之所以總能完成皇差,甚至超額超質提前完成,不是因為他們優秀,而是他們為皇差可以不顧一切,對百姓無一絲憐憫之心。
曹正緩了緩,看向一旁的護衛。
“今日本官不去別地巡察了,咱們去縣城找個安靜所在,本官要立即寫奏疏彈劾蘇杭織造太監孫隆和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邦瑞,還有守備太監王岳!唯有朝廷遣使前來,才有可能救下這些災民們!”
隨后,曹正又看向鄒聞東,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速回南京,尋找三府常平倉無儲備糧,以及蘇杭織造太監孫隆挪用賑災銀的證據,切記,注意安全!”
“保證完成任務!”鄒聞東說道。
……
翌日午時,青浦縣縣城城門處,突然貼出一張告示。
稱:昨日黃昏,南直隸巡按御史曹正帶著兩名護衛于城南巡視河道時,馬車意外落水,三人皆溺亡于水中,尸體剛剛尋到。
百姓看到此告示,并沒有什么表情。
一則因他們不認識曹正,二則在他們眼里,從發生水災到現在,他們幾乎都在自救,根本沒有官員出現。
……
八月十二日,曹正之死傳至京師。
都察院左都御史陳炌泣不成聲,稱曹正因公去世乃是都察院的巨大損失。
在張居正的建議下,小萬歷立即命人對其家人進行安撫,并承諾在水患過后,對其厚葬,對其家人進行撫恤。
殷正茂與沈念聽聞此消息后,都甚是詫異,并懷疑事有蹊蹺,殷正茂已派人前往南京城,暗中調查賑災銀的詳盡使用去處。
與此同時。
剛回到南京城的國子監生鄒聞東也聽到了曹正的死訊。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曹御史明明已決定那日在城內撰寫奏疏,怎么可能再去巡視河道?他……他……定然是被人害死的!”
“當下的南京城,誰……誰都不可信,我……我要想辦法將真相傳到京師!”鄒聞東喃喃說道。
……
八月十六日,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都漸漸迎來了晴天,縣鄉的洪水也都下降了許多。
三府官員上奏皆在報喜。
稱有了賑災銀后,水患已得到有效控制,地方百姓都在稱贊官府應對及時,減少了他們的諸多損失,偶有鬧事者,也都被迅速壓制下去。
午后,翰林院侍講學士廳。
沈念看完這些奏疏的抄件后,心中持懷疑態度,當下的他,只能等殷正茂派去之人傳回調查結果。
就在這時,翰林院檢討趙用賢來到沈念廳外。
“沈學士,下官有重要事情匯稟!”趙用賢一臉認真,拱手說道。
沈念站起身,笑著道:“汝師兄,廳內無外人,喚我子珩就行。”
沈念走到一旁,欲親自為趙用賢沏茶。
趙用賢走進前廳,將房門關閉,從懷里拿出一封書信,道:“子珩,不用沏茶了,此乃緊急事,萬分緊急之事!”
當即,沈念放下茶壺,走到趙用賢面前,接過書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