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遷聽了,與店小二的話佐證,已是心里有數,看來這童謠也是這些日子新起。
有心去打探一番,可惜沒得門路。熟悉地理的【青草蛇】李四也回了梁山。
正要告辭,就聽徐寧道:“如今高太尉舉薦了呼延統領,多半能一舉剿滅青州賊,還山東太平。可惜,我只是金槍班教師,不能統軍建功。”
時遷聽了道:“我這回來,也是為了這事。”
當下,時遷將自己知道的消息都一一說了。
徐寧聽了,吃了一驚:“沒想到,宋江竟然聚攏了這許多頭目。”
時遷道:“教師既有心建功立業,何不去軍前效力?”
徐寧道:“我只是個教師,哪里能去陣前效力。再者,我有家有業,軍前又無人照應,便是去了軍前,左右不過是個統兵的都頭,無人提攜,難以掙個出身,不如在京里,好歹衣食無憂。”說著,嘆了口氣。
時遷聞言道:“嘿,教師這話聽來可笑。”
不等徐寧說話,時遷接著說道:“旁人或許在軍中沒個舊識,教師卻不然。不說別的,就說湯隆兄弟多次曾在大官人面前舉薦教師。年前也曾來請。大官人自覺只是一縣之地,教師在京生活無憂,因此不好多勸。”
“如今大官人已坐領六縣,雖是個羈靡州,卻是個節度觀察使,領寧遠將軍之職。大官人欽慕教師已久,教師若去,少說也是一營指揮使。”
說著,時遷悄聲道:“如今林教頭也在大官人那里做了親軍營指揮使,雖然不能朝廷邸報中提及,卻也逍遙自在。”
徐寧聽了,一時猶豫不決。
正在這時,徐寧娘子上來對徐寧道:“官人,飯食已備好,請叔叔同吃。”
時遷聽了,知道不是說話的地方,起身告辭道:“教師、嫂嫂,不是小弟矯情,今日把湯隆兄弟的心意送到,我卻要童樞密使門前伺候,一俟得了回信,就要返回梁山。勿怪、勿怪。”
說著,起身要走。
徐寧苦留,時遷不肯,只得放時遷離去。
送走時遷,徐娘子對徐寧道:“官人,這個叔叔卻不曾見過,也不肯留飯,可是官人新交的朋友?”
徐寧搖了搖頭,指著桌子上的兩匹錦緞,把時遷來歷說了。
徐娘子道:“年前兄弟還來住了些日子,留下兩錠重二十兩的蒜條金,不想還念著我兩個,今又送來這等好緞子。”
說話間,夫妻二人坐到桌前,一家三口在使女伺候下用飯。
徐娘子見徐寧興致不高,以此問道:“官人,今日得了湯兄弟消息,如何反不高興?”
徐寧將時遷的話對娘子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