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翻開古籍,只見上頭寫道:百消靈應丸
五靈脂一斤,香附子(去凈毛)一斤水浸一日,黑丑二兩,白丑二兩,共為末,一半炒微熟,一半生用。兩份藥末和勻,用好醋糊為丸如蘿卜子大。
此方仙傳,秘于道藏,善能消食消積消痞消痰消氣消滯消腫消痛消血消痢消蠱消隔消脹消悶藥料尋常,功效甚大,治痰迷心竅,每服7、8分或一錢,姜湯送下,臨睡一付,起早一付,其效如神。
“這個?”
公孫勝見了,把書翻到最后,指著其中一方。
回風湯
小茴香三錢,白茶豆四錢,搗碎,金鎖銀開全草三株,羊肉一斤。煲湯,吃肉喝湯。
此方能治月子病、產后風、賊風襲人,熱人被冷水所傷,輕者一劑見效,重則半月可愈。
趙禎道:“師兄,這方子可真嗎?”
公孫勝道:“師弟,前頭記載的百消靈應丸、辟寒丹、延壽丹我都在二仙山老師藏經閣見過,這最后一道湯藥,想來也當是靈驗之方。這幾味藥也都無毒,師弟這子嗣總歸要考慮,不如試試。”
趙禎聽了,雖然有些臉紅,還是說道:“我去試試就是。”
說著,趙禎將古籍收下,而后問道:“師兄,這各處道觀寺廟送來的道書、丹方可有傳承之物?”
公孫勝道:“各家道觀用的典籍多數是一樣的,秘傳的丹方、法術之類的,只怕都不會輕易獻上。除了你手里這冊古籍,還有一冊《四氣攝生圖》,記載春、夏、秋、冬四季飲食所忌所宜,謂肝有病,宜服升麻散;心有病,宜服五參丸;肺有病,宜服排風散;腎有病,宜服八味丸;脾有病,宜服訶梨勒丸。除以上五個散丸藥方外,書中還有補肝氣丸、補腎氣瀝湯丸。”
“這兩冊道書,都記載有丹方。兩處道觀的道士,也藉此醫治周遭鄉坊莊戶,多有莊戶因此成為善信檀越的。”
“至于是否真個有用,我等還不曾試過。不過,依我之見,對這兩家獻方道觀,都要有所賞賜,以作表率。”
趙禎聽了道:“自當如此,不知師兄可有主意?”
公孫勝道:“正所謂:法有三乘,仙分五等。自迷霧已降,各家道觀寺院多有分歧,如今梁山州都是師弟做主,何不重新立下規矩?一來,今后寺觀管束也方便許多。二來,有了規矩,各處寺觀獎懲也有了由頭。”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