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就此說定了時辰,約著就在此處碰面。
說話間,其余幾個訂了東西的人先后來取,最后只剩一套,卻是昨日那何七訂的。
見約好的時辰已經過了,宋妙今日還有許多東西要提前預備,也不想等太久,只得請托程子堅幫著捎進去國子學,若是實在找不到何七本人,便由他自家吃了算了。
推車回到家中,宋妙把車上東西該洗的洗,該收拾的收拾,等清理得七七八八了,留在車上的就是那一布袋柚子。
她倒出來在地上一看,一共六個,個個都大,此時也沒空去吃,便先將其滾在一旁角落,自己則是坐了下來,慢慢想明天怎么安排。
早上本就要出攤,要是還再做別的必定十分倉促,忙中容易出錯,宋妙也不打算太折騰,最后決定明天多做些糯米飯、燒麥,再每人配個湯就好——而今她的糯米飯同燒麥在太學中也有了些名氣,學生們哪怕早早出來排隊都不一定能買得到,拿來做回禮,想來并不會太過寒磣。
至于午飯,還是要稍微像樣點才行。
給這個年紀的學生送道謝餐,其中自然是不能少了肉的。
羊肉、雞鴨鵝肉都太貴,價格最合適的,就只剩下豬肉。
她平常收攤回來時辰已經不算早,想要在個把時辰里做出三十來個人的飯菜,只能提前預備。
宋妙心中有了方向,去到坊子之后,直奔豬肉檔。
她打算做豬腳飯。
這東西只要提前鹵透,并不怕放。
到時候煮好了米飯,將鹵好的豬腳切分好,往飯上一碼,再配些綠葉菜,半個一個的鹵蛋,一勺酸菜,拿鹵汁一澆,雖然成本不高,但有肉、有菜、有蛋,學生很難會不喜歡……吧?
找了好幾個檔口,宋妙才買齊了四對豬腳、四對豬手。
豬生四蹄,前頭兩只蹄子叫豬手,后頭兩只蹄子叫豬腳,看著好似都是豬蹄子,其實口感、肉質相差不少。
前蹄豬手因承擔著豬身上最多的活動量,肉質更緊致,肥瘦更合宜。
跟前蹄相比,后蹄行動、承力都更少,這就意味著它的肉更肥,筋膜更分散,肉質雖不如前肘緊實,好在久煮不爛,也不容易發柴。
取靠近豬大腿那一節,往往肉最多,取靠近豬蹄子那一節,往往膠質最多,多是皮,并非肥肉,十分有吃頭。
而在豬蹄子和豬大腿之間的一段中小腿,因在四趾中間,帶著蹄筋,謂之四點金,有筋、帶肉、不肥、不瘦,燉煮之后又軟又糯,又最容易吸收鹵汁味道,乃是豬蹄中的豬蹄,豬之精華所在。
買好了豬蹄、豬肉,又捎了兩塊豬皮,和著宰好的整雞、半邊老鴨、豬大骨這些個肉類一起裝進竹簍里,剛背上,宋妙就覺得自己被壓得整個人憑空矮了一節似的。
她不敢耽擱,生怕在外頭耽擱得再久些,被這山一樣的食材壓習慣了,日后可能再難長高。
買好了肉類,少不得去買配菜。
宋妙本來想做個三白湯,一來下火,二來清口,但在菜坊里逛了一圈,剛買好了蘿卜,就見到不遠處有個檔口在賣芥菜。
芥菜清火,正合程子堅一眾上火人不說,添點葷肉進去,比起三白湯來,味道也會更豐富些,想來那些個太學生們會喜歡。
宋妙便臨時換了主意,買了些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