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之前,她還特地繞去廣南貨行里,省著買了幾只鰈魚干同比目魚鲞,另有冬菜跟薄腐皮。
終于所有東西都買齊了,一到家,宋妙旁的不管,先開始做鹵湯——這東西耗時最久,但卻是最最重要。
只要鹵湯味道對了,莫說豬腳,扔雙草鞋底進去都能就著那鹵汁味道吃一碗飯。
都是新鮮骨肉,焯水便少了肉味,她洗凈之后,直接下了鍋,拿整雞一只、老鴨半只、豬骨數根,剃干凈的豬皮兩塊,又有大海魚,南姜來慢慢吊湯。
這湯要靠小火慢耗,一時半會急不來。
宋妙便搬了張椅子在灶邊一邊小憩,一邊看火。
她忙了半夜一早上,往返奔波,說不累是假的。
一個人出攤,又要做,又要賣,還要采買,間或還要上些新鮮吃食,或是你情我禮,真的有點忙不過來。
但若要按著今日那學生提議的雇人,人卻不是那么好雇的。
自己本就是孤身一個,若是雇個年紀小的,一團孩子氣,未必能幫得上什么忙,找個熟手的,也要預防給對方拿捏。
不過眼下還太窮,負債又太多,遠遠沒有到可以考慮雇人的程度。
宋妙只把此事暫且掛著,預備來日有了條件再做考慮。
她斷斷續續補了幾個小雞啄米一般的雞仔覺,又起來把明日糯米飯要用的材料給備好了,慢悠悠炸了七八只肉卷章——這是用來配豬腳飯的,乃是用后腿肉剁成肉糜,和了冬菜、炸蒜一應佐料均勻涂在薄腐皮上卷起,過油炸制,謂之卷章。
因宋妙不甚喜歡那老鹵蛋味道,更愛吃嫩的,便煮了三四十個雞蛋,一半六分熟,一半七分熟。
趁著手頭一應材料都有,尤其那蔥油十分難得——是用胡蔥,芫荽、大蔥、小蔥,蒜頭慢火炸的,比起從前,又添了幾樣,其中之香,難以言喻。
她把蔥油熬好后,剩下的炸料用紗布包了大部分去鹵豬蹄,此時還有一點剩的,正好用來做個醬蛋。
把雞蛋剝了皮,泡在料水里,宋妙拿生熟佐料相搭,特特下了多多茱萸來提辣,便蓋上蓋子,叫其慢慢入味。
此時天色已經有些發暗,太陽都要落山了,那湯終于功夫到了。
加了魚干來吊的湯,味道和只加雞鴨豬的肉湯風味是全不相同的。
哪怕不開蓋,屋中也能聞到極濃的香味。
魚干自有一股海味,聞不慣的會覺得極腥,但久熬之后,湯底的味道會豐富不止一籌,還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鮮。
聞到味道對了,宋妙又將各色佐料小火焙香。
香料價貴,以她此時的財力,其實配不太齊,但草果、花椒、香葉、陳皮、甘草等等,卻是價格尋常,已是足以拿來將就將就。
她制好料,放入一只細紗袋里,拿刀背敲碎,拿水泡了泡去苦,和著早早備好的蔥油,再下了醬油一應調料。
豬蹄早已請那攤主大火燒過皮,此時用力刮洗干凈,一并下入,由它小火慢鹵。
鹵東西最是麻煩,前期準備十分繁瑣不說,好容易鹵湯弄好了,仍舊要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