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堅連稱不用,又嘆一口氣,把小魯的事情說了,將眾人湊的錢拿了出來,又說要給韓礪準備謝禮之事。
宋妙自然記得小魯是誰,也甚覺可惜,問明了送行時間,一口應了,又道:“我那日也去送一送——當日多謝他幫忙報信。”
但提到韓礪的謝禮,她卻道:“我前日才從京都府衙出來,正遇得韓公子,他眼下甚忙,你若想置一桌請他吃飯,未必得空,倒不如我做些耐嚼耐放的小食,叫他隨手拿,隨手吃,或許還實用些。”
又道:“真要請客,最好等人回了太學再做商量,不知如何?”
程子堅自無二話,忙道謝不提。
把人送走,宋妙便認真琢磨起來。
那小魯乃是黔東人,一路西南而行,路途何止千里。
一旦過了江陵,山嶺就開始變多,打尖的地方也不好找,跟那韓礪一樣,最好手頭有些耐吃耐放的。
正好這兩天天氣不錯,還有太陽,可以做些肉干,一來輕便,好攜好帶,二來也不容易壞。
想得清楚,宋妙忙完了手頭事,趁著時辰還早,背了竹簍直接去肉坊買了二十斤瘦豬肉。
因時間緊,她一回到家,立刻就把肉洗凈,順著紋路切成巴掌大小薄片,切好之后,分為三大盆,一盆放鹽、糖、酒、醬油等一應調料,一盆則是多添了茱萸、芥末籽等物,再有一盆卻是放的花椒等等香料,等到腌制妥當,直接拿出去晾曬。
那肉切得甚薄,一夜半天已經被吹得八九分干。
宋妙收了回來,隔水蒸了小半個時辰,重新拿去晾曬。
這豬肉干的做法看著好似簡單,但對肉片的厚薄、調料的比例,另還有晾曬的程度都有要求,要是做得好,吃起來滋味十足,越嚼越香。
最要緊這是實打實的肉,除了費牙、容易長腮幫子,沒有什么毛病。
二十斤的豬肉,最后做出來不到七斤的肉干,大小均勻,全都只有半分厚度,舉起來一看,片片都能透光。
因是順紋路切的,那肉紋理分明,是很干凈漂亮的稍重琥珀色,不用吃,一湊近臉,那肉香味就飄了過來。
除卻豬肉干,當天一早,宋妙又挪出時間烙了些干餅,方才一起放在攤車上,推著去了食巷。
幾日未見,這回宋妙一來,那攤子就被嗷嗷待哺的學生們圍得水泄不通。
她匆匆賣完,也來不及跟眾人寒暄,只請一旁賣餛飩的攤主幫著看著些攤車,便抱著裝了干糧的包袱往太學正門走。
而另一頭,那魯鐘取了行囊,給同舍、同齋,另有不少熟人留了書信,卻不言不語,悄悄出了太學的大門。
苦讀三年,換來這樣一個結果,他有時候總覺得是自己不夠努力,有時候又覺得哪怕再努力些,也未必有用,還需要一點運氣。
但無論如何,此時被發遣回鄉,實在氣餒。
一人背包、提箱獨行,道路之上行人各自匆忙,自然無人來做理會。
那魯鐘嘆一口氣,忍不住回頭再看一眼太學大門,原地站了片刻,不知在等什么,也不知自己是想等到,還是不想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