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便輕聲對她交代道:“去后頭盯著,別叫人亂碰咱們家東西。”
小蓮聞言,一握拳,膽氣不知從哪里橫生出來,立時就往回跑。
而那湯獲當先一步進得門來,剛見得前堂模樣,心中就忍不住打了個突。
宋妙雖出了個把月攤,但并未置辦任何家具、陳設,除卻食材,買的只有炊具、廚具等等出攤用度,是以堂中仍是那個簡單到幾乎可以稱之為簡陋的模樣。
湯獲一則沒有想到,這攤主家里如此之清貧,二則沒有想到,這樣清貧的房子,居然可以如此之干凈。
他沒有讀過書,并不認得“窗明幾凈”四個字怎么寫,但從門口到進門這一路,按著那些看熱鬧人的指引,自然而然地就先去看了門、窗、臺。
宋家的大門雖然漆都斑駁了,可手放上去蹭一蹭,連灰都沒有多少粒,木窗擦得很仔細,窗欞花紋處折角沒有積塵,前堂地面更是一看就勤掃勤拖,全無垃圾、污漬,一眼掃過去,即便用最挑剔的眼光來看,依舊非常舒服。
同樣令人舒服的還有灶臺。
兩個安在門口的前灶,灶臺上一塵不染,一點油垢都沒有,手放上去,根本沒有一絲粘的感覺。
刀掛和案板豎起來掛在鐵架上,一字排開,下頭沒有滴水。
鍋是蓋起來的,鍋蓋也洗得锃亮。
墻邊有幾口小鍋,小鍋的鍋底都被鏟得干干凈凈,連鍋灰都沒有。
甚至灶門都是干凈的!
湯獲正懷疑這里是不是個擺設,就聽那宋妙道:“我跟二娘子平日里在前堂做飯,此處就是廚房。”
一時個個來看。
宋妙不用人問,主動把鍋蓋打開,讓人看清楚里頭清爽干凈的模樣,又把那鍋整個挪開,叫人去看里頭灶是什么樣。
看完,又揭開另一個,道:“這是我特地留下的早上做的吃食,拿來比對什么時候會壞的,要是天氣熱,哪一種吃食壞得快,我就暫且不做了——先前綠豆沙就不做了。”
看熱鬧的人一路減少又增加,最后跟來的,還有那么二十來個,此時人人看稀罕似的湊過來瞧了一遍。
宋妙就介紹自己跟程二娘平日里怎么做吃食。
她說得很細致,條理清晰,一邊介紹,一邊帶著人往后院走。
后院也很干凈。
一口井,大小石磨各一口。
石磨正豎起來,顯然早上才用過,正晾著,只是因為最近陰雨太多還沒有干。
院子里雜生了些薄荷、紫蘇,都被砌的石墻隔開得遠遠的,露土很少,無蟲無蚊。
即便湯獲知道自己是要來找茬的,一時之間,除卻感慨實在干凈,比自己家干凈多了,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很快,他就聽到人群里竊竊私語起來。
“這小娘子,手腳當真伶俐。”
“她娘就是個爽利人,多半是接著親娘了——當初我還想說給我那侄兒做親,結果人家沒相中,相中了個讀書的,這下好了,最不講道義就是那些讀書人!”
“宋家也夠可憐的,一家死絕了,剩個女兒,好容易擺攤做出點樣子來,又被人訛到頭上來!”
湯獲又是氣,又是惱。
他自認沒有訛詐,只是討個公道,但見得宋家這個樣子,那反駁的話,怎么都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