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是束手無策,卻聽得有人問道:“宋攤主,你出攤不是有許多大蒸籠嗎?蒸籠平日里放哪里?”
湯獲仔細一想,頓生疑慮,抬頭一看,卻見那宋小娘子把一旁的門推開了。
“這是我家后廚——本來這才是正經廚房,只我眼下只做早食,暫用不上,就騰空出來晾放東西。”
“近來雨水多,到處都悶濕得很,蒸籠乃是竹制,容易生霉生臭,這后廚是明室,又大,我們就燒了灶火來晾放廚具。”
門一開,眾人還沒進去,站在門口的就感受到里頭一股子熱乎乎的浪往外頭涌,又干又燥又熱的。
當先幾個不約而同地就往后退兩三步。
有人走進去看了,果然見那灶中燃著柴禾,仍有余燼。
此人忍不住道:“乖乖,這每天得用多少柴禾,沒個十文下不來吧?”
宋妙沒有直接回答多少錢,而是道:“我們做吃食生意的,再干凈小心都不嫌過,寧可少賺些,辛苦些,不然客人吃出不好來,夜晚睡覺都良心不安。”
她這話自然是說給人聽的漂亮話,可在這樣的廚房、后院、屋子里說出來,叫場中人人聽著,都只覺得順耳,甚是真誠。
——人家不是說說而已,確確實實就是這么做的。
又有人問道:“你家吃食放哪里?”
宋妙就領著眾人去井邊,吊上來兩只桶,一個桶中拿帶蓋籃子裝了許多蔬果,另一個則是一盤生肉。
那肉用荷葉蓋了,上頭又蓋碗蓋,外頭還拿荷葉又包一層,以確保肉油不外漏,污了井水。
此時將那荷葉打開,里頭果然乃是新鮮肉,一看就是早上才買的。
這一回,滿院子人都再無話可說。
甚至有人在后頭小聲討論起來。
“是真個干凈,比我手腳還干凈——下回懶得做,我也來這家買好了。”
“宋記的吃食是好吃又干凈,還不貴,一碗糯米飯,小的只五文,燒麥雖然貴些,里頭全是肉,就是難排隊。”
“聽說她家可以提前訂的,湊夠三十份,第二天有個娘子會上門來幫著送。”
“三十份著實太多了。”
“咱們兩家拼一拼唄。”
一時旁邊有聽到的,復又來問:“你們住哪里?要是離得近,幫我也拼一拼,我家六個人,可以拼個八份早食。”
一群人本是來看熱鬧,看著看著,好些個幾乎當場就要掏出錢訂起早飯來。
而那湯獲三人的臉色越發難看。
尤其湯獲,他再如何嘴硬,此時也蔫了,卻是道:“你說自己干凈,我也看著覺得干凈,可我家老爺子確實是只吃了你攤子上的吃食!”
眼見到了這個份上,他仍舊如此堅持,宋妙先前就不覺得,此時就更不認為此人是來訛詐了。
橋頭巷距離兩學食巷不近不遠,從那湯獲抵達時間來看,他帶著左右兩人從家里出發時候,雨水乃是最大。
要是訛詐,完全可以稍等一等再出門。
而他匆匆而來,褲子、鞋子都濕了,先前并不著急要銀錢,張口也愿意報官,此時還直接半認了錯。
宋妙想了想,道:“既如此,不如一起去看看湯老爺子,老人年紀大了,一時記錯了也是有的——要是能問個清楚,我這頭還罷了,大夫知道了源頭,也好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