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口中的項兄,自然就是當日催著車,趕著馬,帶著藥材貨物,拔腿就跑的項元。
他唯恐自己要給宋妙引薦給那一位岑通判,最后被迫強要手頭許多藥材,借口家中有事匆忙逃了。
可滑州的路堵著,商隊根本不能過,老天又不會給他單開一條,自然只好先在下頭縣鎮尋個落腳位置等候。
幸而項元多年行商,交游自也廣闊,很快就在望縣尋到了個藥材行的熟人。
此時水勢才消不久,又是初夏,天熱、水澇,自然疾病叢生,又因道路不通,許多東西價錢飛漲,尤其藥材緊缺。
那熟人正發愁,見得項元帶了大批用得著的甘草、白芷等物,防瘟治疫、消拉止痢,祛風散邪,樣樣都有,當真是一拍即合,談了價,想要一股腦全買了。
項元卻不肯全賣,只讓了兩車。
那藥材商還惦記著想要買另那大半藥材呢,知道他一時走不了,當即就要騰出了個院子給人暫住。
項元立刻就推了。
他在當地也不只這一個熟人,很快尋了個做布匹買賣的,借住在對方一處宅子里,卻又同先前藥材商商量,雖不多賣對方貨,并不是拿架子,而是另有一樁買賣,想請對方幫著兜售自己藥材,找些合適的買家,放出去話,如若憑此賣得了高價,另給好處費。
有時候,越是小地方,東西越貴,藥材當然也一樣。
那藥材商也不是吃干飯的,在當地多年,熟門熟路,先是引得縣中藥商紛紛上門問價,過了兩天,已是左右縣鎮都上門問價。
項元早打聽過,除卻自己,先前該賣的早賣完了,并無旁人有藥材進來。
他自知奇貨可居,并不開價,只叫眾人自己競價,一天放一點,那價錢節節高漲,靠這一隊貨,賺得盆滿缽滿。
等到一應貨物發賣完,他果然如數給了藥材商好處錢。
那藥材商做了這一票下來,只出了點面子,換回來不錯的一筆,比起老老實實做買賣輕松太多,也頗為滿意,很有心多跟項元搭近乎,看能不能另做些來錢快的。
故而一聽到滑州河道上招傾腳行的事,他立刻就上了門。
五谷輪回之物,最為腌臜,其中利潤卻也極大。
哪里的地不用肥力?
都說隔行如隔山,他自知沒有這個本事,可項員外有啊,到時候入一股,出點錢、力,安心分錢就是。
項元自來了望縣,剛開始還打聽一下滑州城里的情況,后頭忙于做生意,因藥材賣完,車也空了,便滿心想要選些能低賣高賣的貨,再大賺一筆,一時也沒去理會旁的。
眼下乍然聽得對方這一番話,算一算時間,只以為那通判終于讓了步,便問道:“那河道上一共多少人,你可有門路?”
那人道:“聽聞光是丁口就有三四千之數,還搭了棚屋,能住個千把人,日夜都有便溺。”
又道:“我在縣里還說得上幾分話,去了州城,卻是兩眼一抹黑——不過,這不是有項兄在嗎!以項兄能耐,想要在州中找幾個熟人搭手,不費吹灰之力!到時候我幫著跑個腿,出個力,只占一份干股就成。”
項元見得對面人笑呵呵的樣子,心底里實在厭惡非常。
他今次賣藥材,肯分一份利出去,自然不是為了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