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板塊相互碰撞,邊緣被擠壓隆起,形成巍峨的山脈鏈;大洋板塊則俯沖下沉,重新熔入地幔,完成物質的循環。
地幔柱熱流被引導至特定地點,用于制造火山,噴發出新的物質以加厚地殼或形成島嶼。
通過這種“引導式自然演化”,一個活躍的、具有完整板塊構造系統的地殼被成功鋪設。
起伏的大陸、深邃的海溝、高聳的山脈和活躍的火山一切就此形成。
一顆成功打造出來的人造星球就此呈現在眾人眼前。
三位領袖清晰地目睹了全過程。
“不得不說,真是鬼斧神工啊。”楚山河感慨。
“這便是移動城市之力。”卡隆沉吟道。“又或者說,是超自然魔改這場宇宙災變給人類文明所帶來的變革。”
“建造很成功,人類方現在已經擁有了打造人造行星的能力。”康斯坦丁說道,“以后,我們又多了一條后路。”
“光是這樣可不夠。”楚山河提醒。“火種星的海洋呢?”
卡隆聞言不由得一怔。
從其他行星上采集到足夠構成海洋的水資源,大概是人造行星建設中的終極挑戰了。
并非所有行星都是好的水源地。理想的水源需要滿足儲量大、易于開采和運輸的條件。
雖然說火種星的規模是蔚瀾星的百分之一,但它建造海洋所需的水資源亦是一個天文數字。
康斯坦丁則是微微頷首。
“不用擔心,關于這一點我們早就準備好了。”
在這片選定的區域里,其中一顆行星擁有著“冰衛星”。
冰衛星并非是指完全由冰構成的衛星,而是指其表面和內部含有顯著比例的水冰。
毫無疑問,它是采集海量水資源的最好目標。
圣啟號就此啟動引力裝置,改變了冰衛星的運行軌跡,將其緩緩“搬運”到了火種星附近。
在此期間,城市ai會精確計算所需的推力方向、持續時間和能量等級,以確保冰衛星的軌道改變是平滑、可控的,避免其自身結構因引力劇變而撕裂。
當冰衛星穩定在新軌道上后,一場聲勢浩大的水資源采集工作就開始了。
不同等級的工兵型移動城市紛紛登陸冰衛星之上,通過各種工程裝置加熱地表,使水冰升華成氣態并收集,被壓縮成高度致密、標準尺寸的巨冰磚,以便輸送到火種星上。
為了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質量損失,每塊冰磚被包裹上輕質高強度的反射薄膜。
至于運輸完事,則是通過移動城市們的主炮。
在太空視角里,你將會看到一幕壯觀的景象。
無數巨大的冰磚如同閃耀的鉆石,持續不斷地從冰衛星上出發,沿著一條穩定的航線,緩緩落入火種星預定的海洋場地中。
隨著冰磚大量堆積在海洋盆地里,城市ai啟動地核模塊,開始加熱它們,使其重新化為液態。
在此期間,一些移動城市還會其中引入精心培育的藻類和微生物,開始建立基礎的氮、碳循環,并調節水體的化學性質,為火種星的生態系統奠定基礎。
不僅如此,人類方還會在海洋里投入一系列海洋植物和魚類,盡最大可能打造出和蔚瀾星類似的“海洋”。
:<ahref="https://88abd3"target="_blank">https://88abd3</a>。手機版:<ahref="https://88abd3"target="_blank">https://88abd3</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