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去了哪些地方?”
“大多是茶樓酒肆,許多地方都在限制之中,不讓他們過去,倒是那位使團首領,經常帶人出入書畫館,但似乎又對文玩字畫沒什么興趣,沒有怎么買過東西。”
“……這個叫‘拓跋翰頓’的還算有點克制力,唯獨他沒有中計,他以為用‘拖字訣’就讓朕犯了難?朕便讓他知道什么叫做世間險惡,再格盡職守的人,一旦陷入消費陷阱,便會什么原則都放棄了。”
“北疆戎狄,未見過什么世面,見到什么好東西都想帶回去,陛下先是以‘三王遇害’一案,封閉盛臚館,讓他們不得不自費食居,又盡讓關統領帶他們去那些消費場所,這才幾天時間,不但許多店家發了財,他們也是連吃飯都困難了,陛下當真好算計。”
“濮卿這話是在捧朕?”
“自然是的,如此一來,著急的就不是我們,而是這些使團了,總不能在皇京城中要飯吧?倒是可以在北大街口,劃下一塊地方,讓他們打把式賣藝。”
李玉笑了笑,沒有接濮弘揚的話,他不由想起當初在“畫樓·靈犀閣”中,與楊毅的交談的畫面,那一天雖然談得話不多,卻被楊毅許多奇思妙想所驚艷,這“消費陷阱”也是出自楊毅之口。
“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在我這畫樓之中,我以好吃好喝相待,再讓他們欠著我的錢,欠著我的情,要不了多久,再硬的漢子也得顧著臉面向我討好,比什么絕世武學要強得多,這就是‘消費陷阱’。”
“你又憑什么讓他們心甘情愿掏錢?這些皇京中的公子哥們,可是家底不淺。”
“道理很簡單,比如這一壺酒,我標價十兩銀子,直接賣你,你肯定不要,但我若是送給你,只要你一兩銀子跑路費、辛苦費,你給是不給?”
“自然要給,有便宜為何不占?何況此酒雖有微苦,但后勁綿長,甘香怡人,兼得暖胃補氣,是難得的好東西,你一兩銀子賣給我,豈不是虧了?”
“沒錯,我是沒掙,但也不至于虧了,今天一壺賣給你,明天一壺賣給你,等十天八天的,你飲慣了,再喝尋常的酒也不頂事時,我便三兩銀子賣給你,你要是不要?”
“這……雖是貴了一些,但能解口腹之欲,還是使得的。”
“再過一段時間,我便五兩銀子賣你,你只得隔三差五喝上一壺,心中定然難熬,這個時候,我便恢復原價,已經有了這般習慣,突然改變,定然難以適應,只得偶爾來上一壺解饞。”
“嗯,是這個道理,但我也是會量力而行,自不會因好酒而誤了過日子。”
“嘿,想是這般想,某一天,我突然要用三兩銀子賣你,但是你若是要買,就得一百壺起買,你還會買嗎?”
“自然要買的!心頭所好,加上價格合適,并不吃虧,酒放在那里又不會壞掉。”
“要得就是于先生這個心理,等你三兩銀子買了一百壺回去,我過兩日便又二兩銀子再賣,這次是三百壺起買,你買還是不買?”
“這……若是不買,自然會覺得虧了,若是買了便會生活拮據,但一想到日后又要漲回十兩銀子,我多半還是會買吧。”
“于先生這個想法已經代表的大多數人了,可再過兩日,我要一兩銀子賣,五百壺起買,再過兩日便是,五百銅錢,一千壺起賣,不斷試探你的底線,直到你退無可退,再無底線。”
“到了買不起的時候,我自然不會再買的。”
“可是你的錢都買酒買光了,這人可不是光喝酒就成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處處都要用錢,誰還沒有個用錢的地方,你的錢都換了酒,一旦遭遇難事,就成了死局,這酒已經被我砸到了五百文一壺,就算拿去當鋪,也值不了銀子,你回過頭來只能求我退貨。”
“你會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