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別提問,患者便回道:“不痛,就是漲,漲的難受,尤其是吃東西過后,漲的更厲害,弄得我現在都不敢吃東西了。”
方別點點頭,接著問道:“除了肚子,身體還有哪些不舒服的地方?”
患者回道:“自從生病了以后,我這稍微一動,就發熱流汗,腰痛的也受不了,連走路也只有彎下腰,不然疼的根本沒辦法走路,我現在這情況,跟個廢人沒什么區別。”
患者一臉痛苦,方別安撫道:“別擔心,既然來了我就好好給您瞧瞧,您之前在別的地方有吃過藥沒?”
患者的肚子鼓脹如同懷孕一般,自然不會是短時間能夠形成的,所以方別有此一問。
“之前看過西醫,說是什么胃下垂,十來年了,說是要開刀,把肚子破開做手術,我不敢,慢慢就變成這樣了。”
患者說起來還心有余悸,這個年代受醫療水平與受教育程度所限,許多群眾對開刀做手術有著本能的畏懼。
所以她有這樣的反應,倒也是情理之中。
方別對此不做評判,他接著說道:“張嘴,我看看舌頭。”
患者張開嘴,方別一看,舌淡無華。
此時切脈也有了結果,患者脈象細弱。
最后方別伸手按了按患者腹部,按著空軟,并無疼痛與便秘等癥狀。
到了現在,患者身上的癥狀方別已經了解,接下來就該做判斷了。
患者年近六旬,內經中曾有記載:年五十而陰氣自半。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指人到了五十歲,腎氣自然衰減約一半,從而導致生理功能衰退,出現如行動遲緩、耳目不聰等情況。
再加上勞倦內傷導致脾胃陽虛,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陽氣虛弱則升清無力,中氣也就是脾胃之氣下陷至下焦,也就出現了中氣下陷,氣機阻滯于下,具體到癥狀就是肚子鼓凸如孕、進食后脹急更甚,另外還會導致中氣不舉,支撐無力,對應患者走路弓腰如蝦米。
患者動則烘熱喘汗也是因為中氣虧虛,動則耗氣,氣不攝津所以汗出,氣虛生內熱,故烘熱,氣不足以息,故喘。
總結來說,患者主因是中氣下陷。
而患者身上別的癥狀,如腰困如折,則是提示著患者還存在腎虛不固情況。
中醫理論中有著腰為腎之府,年高腎氣虛損,腰府失養,而且中氣下陷日久,土不生金,金不生水,進一步耗傷腎氣,所以腰痛劇烈。
到了現在,患者已經有上越下脫之險,中氣下陷若不兼顧補腎,升提時可能因下焦不固,致虛陽外浮或腎氣不固,所以用藥當以升中兼固。
總的來說便是補中升陷為主,固腎護下為輔。
思路明確,方別便提筆寫起了藥方。
紅參(另打小塊先吞),柴胡,升麻,炙甘草,沉香各10克。
生黃芪,山萸肉,鹽補骨脂各30克。
當歸15克,知母18克,白術20克,鮮生姜5片,棗10枚,胡桃4枚(打)。
三劑,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