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四年,兩稅的國庫總收入才剛過一千萬兩白銀。
而洪武元年,國庫總收入僅有二百六十三萬兩白銀。
短短二十五年間,國家的經濟收入增長了八倍多,這樣的進步令人驚嘆。
但朱元璋并沒有滿足,因為今年還有好幾項大工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
首先是擴充軍費研發,大明的火器、槍支等軍備需要加大投入,以此應對北方瓦剌、韃靼可能的侵犯。
其次,建造大明寶船,也需要大量資金。
再者,全國各地官吏的俸祿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如此算下來,到洪武二十五年年底,國庫究竟還能剩下多少余糧和錢財,朱元璋心里也沒譜。
就當朱元璋皺著眉頭思考這些問題時,心思細膩的鄭和悄悄走到了他身邊。
鄭和一直等到朱元璋停下手中的筆,才輕聲喚道。
“皇爺。”
朱元璋應了一聲。
“說吧。”
鄭和趕忙說道。
“皇孫殿下求見。”
朱元璋聽了,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但還是吩咐道。
“去把他叫進來。”
“奴婢遵旨。”
鄭和領命而去。
朱元璋心里明白,朱允炆這么晚來,大概率是為了黃子澄的死。
沒過多久,朱允炆來了。
“皇爺爺。”
朱允炆輕聲喚道。
朱元璋應了一聲,溫和地問道。
“這么晚過來,找爺爺有什么事嗎?”
朱允炆關切地道。
“爺爺,您要多注意身體,別批奏疏到太晚了。”
此刻的朱允炆,對朱元璋的感覺愈發陌生,甚至有些害怕,說話都變得小心翼翼的。
黃子澄的死,讓他深刻認識到,眼前這位和藹的老人,終究是掌握生殺大權的帝王。
他第一次覺得,自己和朱元璋之間的距離是如此的遙遠。
朱元璋點了點頭。
“放心,爺爺心里有數。”
朱允炆猶豫了一下,說道。
“皇爺爺,孫兒明日想帶母親去城郊踏踏青。”
他生怕朱元璋覺得他鋪張浪費,又急忙補充道。
“皇爺爺放心,孫兒不會大張旗鼓的,就帶幾個護衛,悄悄地去。”
朱元璋有些疑惑,看著他問道。
“怎么突然想去踏青了?”
朱允炆沉默片刻,鼓起勇氣說道。
“老師走了,孫兒心里難受,想去散散心,也想陪母親看看爺爺打下的江山。”
朱元璋愣神了片刻,隨后嘆了口氣,問道:
“黃子澄的死,你心里可有怪爺爺?”
朱允炆連忙搖頭。
“孫兒不敢,孫兒知道老師肯定是犯了錯,才會讓爺爺不得不動了殺心。”
即便心里想為老師辯解,朱允炆也沒有這個膽量,他對朱元璋的恐懼與日俱增。
朱元璋本想解釋些什么,但最終卻只是說道:
“去吧,把老三,還有你的兩個妹妹也帶上,一家人都出去轉轉。”
朱允炆乖巧的點頭應道。
“是,多謝皇爺爺。”
朱元璋頷首。
“行了,沒事的話,你回吧。”
朱允炆臨走前還不忘叮囑。
“皇爺爺,您記得早些休息,現在可不比年輕的時候,別太勞累了。”
朱元璋點點頭。
看著朱允炆落寞的背影,他心里也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