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閉上眼睛,陷入了沉思。
朱小寶說來說去,都是圍繞征收商稅。
漸漸地,老朱的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他不是那種在傳統儒家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皇帝,他明白一個國家光靠百姓種地,是無法實現繁榮盛世的。
只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昌盛,百姓可以務農、務工,也可以經商。
但他對商人一直有偏見。
大明的京城在南方,那是天下最為繁華之地。
商業被那些世代經商的富人和達官顯貴把控著,普通百姓最多也就做個走街串巷的小貨郎。
那些權貴和富豪們,總是有各種法子偷稅漏稅。
朱元璋抑制的,就是這些大商人!
隨著大明疆域的不斷擴大,治理起來也越發的困難。
而疆域擴大的同時,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拉大。
好在眼下朱小寶能幫他分擔一些壓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朱小寶的這些想法,能減輕農民的稅收負擔,是為百姓著想。
雖然有點重商的嫌疑,但和百姓的利益比起來,這不算什么。
朱元璋時而皺眉,時而舒展眉頭。
朱小寶心里明白,雖然自己沒辦法馬上改變大明的商業現狀,但這些想法或許能慢慢影響朝廷百官的觀念。
朱元璋沒有立刻表態,只是靜靜地點了點頭。
“這事兒咱覺得有可行之處,不過還得讓百官仔細商議之后再做決定。”
說完,老朱臉上露出了笑容。
他看著朱小寶,說道。
“不管怎樣,你這是又為大明立了一功!”
“說吧,想要什么獎賞?”
朱小寶撓了撓頭,說道。
“這事兒還八字沒一撇呢,也不一定能推行下去,待這法子真對國家和百姓有利了,我再提要求吧!”
“眼下要是討了賞,最后這政策卻沒通過,那多丟人啊!”
朱元璋樂呵一笑。
“你這小子考慮得還挺周全,行,那就等回去再說!”
朱小寶和朱元璋在田埂邊上席地而坐。
朱元璋在心里反復思索著朱小寶方才提出的建議,最終他很是欣慰地看向了朱小寶。
他才十八歲啊!
自己十八的時候,雖在軍中已是一把好手,但在治國方面,確實不如這小子!
接著,老朱感慨地指著前方,說道。
“大孫,你曉得嗎?當年咱義軍剛打進應天城的時候,這里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可沒有眼下這么多成片的莊稼地。”
“這可是江南啊!背靠長江水系,交通發達的江南!”
“這里本應該是糧食產量最高的地方,可卻被元廷治理得一塌糊涂,百姓四處逃亡,沒人愿意種地,荒地到處都是。”
“元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他們蒙古人內部也有等級之分,漢人更是被當成奴隸!”
“都特娘的是人,哪來的什么高低貴賤?”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