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一丁點,北燕三皇子就死在了我大吳皇宮,各位覺得,那時候會是怎樣一個情形?”
從前只有三四品高官能夠進來的大殿中,此時此刻卻破天荒猶如菜市場一般擠了上百號人,差不多六品以上官員全都被皇帝召進來了。一貫言辭溫和到有些軟弱的皇帝,在疾言厲色問出了這句話之后,見底下鴉雀無聲,他便重重捶了捶身下的座椅,隨即站起身來。
“越千秋是奉朕的命令,去接觸北燕三皇子,希望能夠將這個素來以軟弱無能著稱的皇子籠絡過來,大吳只要少許扶持一下他,雖說不奢望他能夠入主東宮什么的,但只要他能夠野心勃勃在北燕做出點什么事,牽制一下北燕皇帝,那么也就夠了。”
皇帝毫不諱言自己對越千秋的吩咐,見底下頓時傳來了嗡嗡嗡的議論聲,他就怒斥道:“可三皇子到底也不傻,知道若是被人傳出和我大吳有什么勾連,回去之后勢必更加舉步維艱,畢竟,當初樓英長就直接把他丟下不管!所以他一直都不冷不熱,難得千秋成功把他拉去見秦家兩兄弟,結果就是這一出圍堵賣國賊的猴子戲,把什么都砸了!”
不管皇帝往日如何溫和好說話,此刻這前所未有的憤怒態度擺在這,誰也不想貿貿然站出來做這出頭鳥。哪怕對皇帝原本意圖不以為然的那些人,一想到之前三皇子險些死在當場,也能明白這種嚴重事件的后果。
就算三皇子曾經被人認為是面團團似的沒用人,可是,當初這位素來軟弱的北燕皇子既然能夠直接殺了那個飛揚跋扈的內侍,今天又能那樣決絕地縱身一躍,他要求死誰攔得住?
真要是北燕皇子就這么死在了大吳,哪怕北燕國內叛亂據說還沒解決,那位本來就剛愎的皇帝振臂一呼,不顧一切引數十萬雄師南下,誰來擔負這個責任?
沒人懷疑三皇子是與人配合做戲,每個人都清清楚楚地看到,齊南天并不是早就在欄桿底下等著接人,而是在距離頗遠的地方,而且若非那一記飛腳和兩下掌擊減弱了下墜的速度,這會兒三皇子說不定就是一具冰冷的尸體了。
在一片寂靜之中,最先站出來的卻是戶部尚書李長洪,他輕輕咳嗽了一聲,這才沉聲說道:“北燕三皇子和秦家兄弟見面的事,理應不曾聲張出去,那么,那些書生圍堵毆打秦家老二,如今又將秦家大門團團圍住鬧事,這背后總歸脫不了有人指使。此事絕對該徹查!”
早些年還有人指望李長洪這個戶部侍郎制衡一下越老太爺這個戶部尚書,可直到越老太爺榮升次相,而李長洪卻成了戶部尚書,人們卻失望地發現,李長洪不但沒起到作用,反而成為了越老太爺的代言人!于是,這個徹查兩字一出,底下立時傳來了反對聲。
其中裴旭的反應最最激烈:“這萬萬不可!士林學子又不知道朝廷大事,他們也只是為了一腔義憤這才站出來的,縱使做得有些出格,讓學官出面申飭就行了,如果大張旗鼓地徹查,只會激起反面效果……”
他這話還沒說完,一旁就傳來了兵部侍郎鐘亮那陰惻惻的聲音:“裴相如此激烈反對,莫非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生怕被人查出了幕后主使?”
裴旭沒料到越老太爺尚未跳出來,鐘亮竟是直接當了馬前卒。可下一刻,他就意識到鐘亮不是為越老太爺沖鋒陷陣,而是因為揣摩圣意——皇帝分明是由于三皇子險些身死而雷霆大怒,鐘亮自然想博取天子歡心。當然,說不定人是想要混淆視線!
又氣又惱的他暗罵了一聲狗腿子,也顧不得自己和鐘亮鷸蚌相爭,會不會讓越老太爺漁翁得利,打足了精神反唇相譏道:“鐘大人,早先你在國子監冬會上指使令侄鬧事,昨天又在武英館大放厥詞鬧了笑話,現在你還敢給我扣帽子,我看這事情背后是你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