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定位技術以外,讓付志恒感興趣的還有信息網絡。手上曾經“掌握”著思科股份的胡文海,在整個網絡架構的技術上更是讓人大開眼界。
而在付志恒看來更加意外驚喜的,則是胡文海拋出來的通信骨干網絡的建設方案。始終困擾鐵道部的信息傳輸問題,根本原因并不是技術無法實現,而是成本問題。中國實在太大了,而鐵路系統更是遍布全國,任何新的系統要鋪開都面臨著高昂的成本問題。哪怕是一點點非常小的改變,在這個系統下都是海量的需求。
比如說雷達系統聯網,衛戍軍區其實很早就已經實現了。可當年為了實現雷達聯網,主干通信電纜的直徑甚至是以“米”來計算的。鐵路自己的通信系統,哪怕只是覆蓋鐵路沿線,數據傳輸能力——其實應該說,根本就沒有什么未來意義上的數字數據傳輸能力,最多只能叫做通話能力罷了。
即使如此,鐵路通信系統的建設,也是全國獨二的通信網絡了。
更新換代這套系統,成本真是想想就讓人覺得肉疼。就好像全世界都知道計算機鍵盤鍵位不合理,或者火車軌距用兩匹馬屁股寬度已經極度不合理,可建成的系統卻始終無力改變一樣。
鐵路的定位系統必然提高網絡對數據傳輸能力的需求,而且還是數字數據的傳輸需求。要擴容整個鐵路通信網,這個需要的投資實在是讓鐵道部都有些難以下定決心。
而胡文海,則提出了一個讓付志恒頗為心動的方案。
“簡單的說,我認為付總工的思路還是太過狹窄了一點。鐵道部的目光局限于鐵路運輸系統,這是通信系統成本壓力巨大的根本原因。如果付總工關注過我,那就應該知道我在繡城提出的一個改革方案。就是盤活資產存量。組建三產運營單位。”
胡文海興致勃勃。頗有點指點江山的味道。不過他扔出來的這個方案,換成任何一個二十年后的人,看著都會無比眼熟。根本就是提前催生了鐵路通信公司,想要去搶郵電部電信公司的飯碗。
“通信改造成本鐵道部之所以無法承受,關鍵是付總工的這個方案太過保守!你的立足根本,只是在于滿足鐵路系統自身的通信需求,依附于鐵路的通信系統自身沒有造血能力,成本上的高昂自然就讓人無法接受了。”
“可如果鐵路的通信資源極大富余。甚至可以向社會提供一部分通信資源呢?這么說吧,郵電部的話語權可是一點也不比鐵道部差吧?鐵路通信現在也有一些電話是提供給社會上普通人使用的,如果我們擴大這部分服務呢?有了足夠的盈利前景,資本投入還會沒有動力么?”
付志恒微微皺眉,低頭思索了一會兒。
他的腦海里關于胡文海的資料再次一一浮現,說實話當他第一次讀到這份資料的時候——用份似乎不太準確,用更準確的語言來說,應該是八個文件柜,整整一個資料室,全都是關于他的資料。
當然。付志恒沒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全部閱讀一遍,也沒有這個必要。他只是將胡文海這兩年來的資料大概的閱讀了一遍。這就足以讓他瞠目結舌了。
這人是個妖孽,而且向來有把“小事兒”折騰大的天賦。從他一貫的手法來看,鐵路通信的這個方案,分明又是一個大坑。
只不過坑的里面,倒是真的放了阿里巴巴的寶藏。可風險也是明顯的,最后坑里埋著的,不一定是鐵道部還是郵電部了。
鐵道部要是真的這么干了,可想而知郵電部要跳的多高。用東北話來說,這不就是嗆行么?鐵道部不務正業去搞通信,這怎么想都有點讓人哭笑不得。
可話說回來,胡文海說的這番話想想確實又很有道理。通信系統換代,要搞數字化信息傳輸,目前整個通話系統都要更新。這個成本哪怕是財大氣粗的鐵道部,搞起來也有點吃力。倒不是說鐵道部沒有這個錢,甭管是八十年代還是二十一世紀,鐵路系統手上就從來沒缺過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