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看來淘寶模式也不是隨便就能搞起來的,社會發展不到這個階段,條件還是不成熟啊!
那怎么辦?胡文海犯了難,是不是搞這個項目的條件真的還不具備?
淘寶模式走不通……
“要我說,利用通勤列車搞三產確實是個路子。不過你這么搞不行,要我說干脆我自己出錢進貨,然后賣給個體戶,做個批發商好了。我家里錢不寬裕。還得文海你借我一筆。有幾萬塊錢,就能把生意搞起來,慢慢來手上的錢多了,生意就好做了。”
胡文海深深皺眉,聽到胡勝利這番話,總感覺腦袋里有道靈感一閃而過。
“對了!”
網購的模式可不只是淘寶一種,實際上到胡文海重生之前,京東的發展可不比淘寶要弱上多少,甚至有后來居上的勢頭。
“那我干脆先拿出一筆錢來在全省范圍內的廠家采購,然后在盛京建設一個物流倉庫。在省內其他地市提供一個產品目錄給個體戶們呢?”
胡勝利和夏博洋面面相覷,下意識的搖了搖頭:“這要用多少錢,才能滿足個體戶的需要……”
八十年代雖然個體戶發展的高峰還沒有到來,但市面上各行各業都已經有個體經營者了。要想覆蓋個體戶的進貨需求。那真是涉及到衣食住行的各個行業。
在互聯網改變整個中國之前,中國的企業里供銷科的的地位往往是非常超然的。銷售的意義自不必說了,那為什么拿錢買東西也是一項技術活呢?原因很簡單,有的時候你拿錢也買不到東西,專業的采購人員手上會有一個名單,企業進貨的命脈就在其中。要想尋找一個能夠代替可信任供貨商的替補選手。往往是需要長年累月的尋找和接觸才能確定的。
而在網絡社會來臨之前,獲取信息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電子商務一旦在中國站穩腳跟,立刻就席卷了大江南北,深刻的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商業模式。因為信用不再是采購人員腦袋里才有的一本帳,而是很簡單就能查看的公開信息了。輸入關鍵字,整個中國甚至世界所有同行業企業都迅速展現,采購人員的自此成了純技術工種。
“多少錢?”胡文海越想越覺得可行,絲毫沒有為難的感覺:“一億夠不夠?兩億呢?三億呢?我們先承包了渤海省內的通勤列車,如果這個模式可行,再考慮擴大規模……”
胡勝利和夏博洋目瞪口呆,夏博洋手上這個地產項目,總投資也沒有一千萬的規模。胡文海這張嘴就問一億、兩億夠不夠,也真是讓人不知道說些什么好了。
不過胡文海倒是興奮了起來,原來只是打算給繡城個體戶組織貨源,優化物流,盤活繡城段的鐵路三產,給小叔胡勝利搞點事情做,出一口氣。不過當這個新想法從他腦海里冒出來之后,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錢不是問題,哪怕不算偉哥的專利收入,水鋰電電池今年一年就為新科公司創造了三億美元的純利潤。這筆錢換成人民幣,再加上國內的出口退稅和高科技補貼,換成人民幣就是足足十五億以上躺在銀行賬戶上長毛。
胡文海現在或許仍然是缺美元。但真心是不缺人民幣,相反大量的人民幣躺在銀行反而有著沉重的通脹負擔。搶在人民幣貶值之前把這些錢花出去,就成了最艱難的任務。
八十年代中國或許會打擊私營企業,但對個體經營卻從來沒有限制發展過。八、九十年代的很多萬元戶和十萬元戶。都是個體戶中的佼佼者。在國企工人一個月不過一百多塊錢的時候,個體經營者手上早就攢下幾萬、十幾萬的資本了。當九十年代國家放開私營經濟之后,最先發展起來的,就是這些早就準備好第一桶金的個體戶。
不說遠了,夏博洋他家里開的一個小飯店。不過三四十平米的地方。私下里胡文海打聽過他家的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純利潤兩三千都沒有問題。他家別說萬元戶了,一年少說量產兩三個萬元戶的水平。
而在繡城里,像他家這樣的小生意個體戶,真是不知凡幾。若非如此,夏博洋手上這個地產項目,又怎么會這么輕易就引起這么多人的關注?八九十年代,不管國家宏觀經濟是好是壞,個體戶始終都是在賺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