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個負循環產生之后,基本上一個產業就算是廢了。
胡文海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在搭建這么一個閉環的控制系統。在這個系統內能夠互相形成一個健康的生態,這樣的機制,比他投入個十幾、幾十億還要更有意義的多。
就不說著名的貓論,這個構建起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奇跡的總設計藍圖了。縱觀未來歷史上,中國的幾個最杰出的成功人物,他們做的其實也都是這個事情。
馬云、馬化騰在互聯網領域你爭我搶,爭的是哪個業務多賺了兩毛錢?到了他們這個級別,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具體的業務怎么去做、每天網站首頁掛的是哪個廣告了。而是要考慮整個產業如何布局,考慮的是未來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雖說成功學里馬云都被說爛了,但馬總統的戰略眼光真是沒的黑。當年支付寶獨霸江湖的時候,他能上門去游說相關部門將支付寶收歸國有。
要說,這誰腦袋上長包了,把支付寶這樣賺大錢的生意上桿子送出去?馬云傻么,從事后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如果當年支付寶真的成了中國官方支持的唯一互聯網支付手段,世界互聯網剩下的你們一起上,不夠馬云爸爸一只手打的。
但是可惜,馬云聰明,可世界上也不只是他一個聰明人。國有四大行硬是頂住壓力,維護了銀聯在互聯網支付中的超然地位。不僅扶持起了微信支付來和支付寶打擂臺,還一個措施跟著一個措施的出臺,偏架拉的這個六。在移動支付這個戰場上,二馬還有的打呢!
互聯網這個市場,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如果不能激流勇進,歪脖樹上掛著的雅虎、網景、九城、校內……,恐怕就是下一個某大佬的下場了。
別說不可能,曾經的bat三巨頭,后來不也分出了兩個層次?狗東后來居上,不識嬌妻這個bi裝的真是六六六。
至于說傳統行業,其實也是一樣。王健林的萬達就只是一個商場、一座電影院嗎?蘇寧為何削尖了腦袋往電商鉆?小米怎么就不肯安心做手機?比亞迪為何賣電池賣成了車企?
同樣的道理,有胡總的援助,現在國內一些行業看似鮮花著錦。然而如果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形成健康的盈利和成功的閉環系統,未來幾年十幾年,那恐怕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了。
“電子產業,在美國被稱之為傳統行業的倍增器。任何行業,電子產品的使用率越高、生產的成本越低、效率就越高。然而我認為在未來的十年,隨著互聯網的建成,電子產業將不僅僅是作為倍增器而存在,它將會深刻的影響和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運行方式。”
胡文海最后總結道:“我們所有的問題歸結到最后,實際上變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構建一個ic產業的生態鏈。我們需要有數量龐大的用戶,他們可以消耗大量的處理器和顯示芯片,將我們的處理器成本通過大規模的生產,降低到相當低的程度。”
“而數量龐大的用戶,他們會產生巨大的數據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用于填滿我們寬闊的網絡帶寬。而數量龐大的用戶帶來的軟件需求,會培養起基于我們中國本土市場的龐大程序員群體,進而增加我們在互聯網、在世界計算機市場上的發言權、影響力。”
“最后,最重要的是,只有一個用戶數量龐大的內部市場,才能支持我們的工業成為世界上不可忽視的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