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當做“看不見”的策略失敗,車臣獨立的問題擺在了明面上。
從1992年年中開始,俄羅斯聯邦與車臣武裝展開了持久而艱苦的談判。
在原本的歷史上,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的糟糕狀況,導致契丹人對車臣獨立只能放任。談判中不僅一味對杜達耶夫妥協,甚至可以說是助紂為虐。
不僅是承認車臣的獨立地位,而且還要給杜達耶夫發退休金。車臣人不僅有自己的護照,而且還有俄羅斯人親手送上的先進裝備,包括蘇軍最先進的t-80坦克。
可以說車臣在開局中拿的是一副穩贏的牌面。
然而。
這里和曾經的歷史略有不同,最大的區別就是——蘇共還沒死光呢!
車臣打的好算盤是事實獨立,只不過名義上保留一個俄羅斯聯邦加盟共和國的身份。
遺憾的是這個例子畢竟不好開,一個車臣不過是帝都那么大,咬咬牙暫時承認現狀也認了。
可另一方面,蘇共雖然在1991年損失慘重,但畢竟是成建制的轉移到了遠東,而且現在顯然已經站住了腳跟。俄羅斯聯邦敢在車臣撤軍的條約上簽字,失去的很可能就不止是車臣,遠東共和國也是加盟共和國身份的!
如果你俄羅斯連車臣都不敢打,你敢打遠東?如果說失去車臣只是時勢使然,那么失去遠東必將導致俄羅斯聯邦失去執政法理基礎。俄羅斯人或許能接受失去車臣,但絕不可能對失去遠東無動于衷。
蘇共的存在讓俄羅斯如鯁在喉,即使想妥協也沒有妥協的余地。契丹人在原本的歷史上敢炮轟白宮,那是因為俄羅斯當時沒有他的競爭對手,再糟糕也不會被攆下總統的位置。
但如今蘇共在遠東虎視眈眈,契丹人和俄羅斯聯邦如果干的沒有蘇聯好,莫斯科人能把他捧上去,就能原樣把蘇共再請回來。
即使事情還沒有走到這一步,舍寧也已經在報紙上連續發表了十幾篇文章,抨擊葉利欽對車臣的軟弱導致俄羅斯主權被侵犯、國家利益被威脅的事實。
局勢發展到1993年年初,隨著俄羅斯和車臣談判的內部消息被蘇共不斷披露,契丹人和新生的俄羅斯聯邦被逼到了墻角,已經沒有回轉的余地了。
在蘇共的輿論壓力之下,契丹人不得不撤走了與杜達耶夫談判的斯特羅哥夫中將,宣布了與車臣談判的破裂。
從對德武裝訛詐中嘗到甜頭的契丹人,可能對俄軍有了什么不切實際的幻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