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用臆測,想來應該都會很精彩吧。
反正具體究竟是個什么過程,一百個寫手就會有一百種描述,但最終人們看到的結果,就是那么一個。
1993年的9月10日,紐約外匯交易所突然出現巨額的港幣空單。多家銀行機構聯手,同時向香江港幣發行行提出外匯交易要求。
相比97年金融危機中索羅斯的操作手法,功率半導體產業聯盟的組織形式要更加嚴密——情況是很明顯的,大家都在趕著拍新科的馬屁,誰會跟未來上千億美元的功率半導體市場過不去啊?
在擁有一個確切盟主的前提下,協調一致行動就很舒服了。
在半導體巨頭們與新科對抗的表面下,實際上是各大半導體巨頭們已經將自己手中的各種香江資產在高位出手。換到的天文數字港幣在外匯市場上已經不只是什么彈藥,而是一顆巨型炸彈了。
根本沒有什么所謂的炒作,也不需要做什么行情來引導國際游資,功率半導體聯盟的巨頭協調一致出手,第一擊就是致命一擊,打出了一個大大的暴擊數字。
四百億港幣的拋單砸在市場上,這個引導作用好的讓人瞠目結舌。全世界的散戶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想賺錢就得跟緊莊家,跟莊賺錢才是最穩的。平常是莊家恨不得把散戶都震蕩出局,哪有這種擺明了車馬炮這么單純不做作的莊家啊?
半導體巨頭聯手對戰港英,怎么也不會是小行情的!
金管局如果接單,那么這一手就能讓香江的外匯儲備減少十分之一強。動用如此規模的外匯儲備,必須得到香江港督政府的支持。
但是話又說回來,97年香江動用外匯儲備托市,有多少人指責政府干涉市場經濟自由?轉過頭來,這次輪到港英政府做選擇的時候,不會以為就沒人拿錢說話了吧?
其實就是沒人說話,港督政府也確實舍不得拿美元把港幣換回來的。美元升值是可以預期的未來,金管局收入美元發行港幣是個賺錢的生意,手里的美元捂著就嘩嘩的往上漲,印出去的港幣又不用他們買單。
如今拿美元換港幣,港府是根本換不起的。想也知道,功率半導體聯盟這些巨頭的美元進入香江的時候是m1,可轉了一圈經過種種操作之后,回到國際外匯市場上的資金卻是放大之后的m3了……
港督政府敢接盤,那就是拿自己兜里的錢,替全體香江市民這幾個月以來迅速增值的身家買單。還是那句話,維多利亞她不姓約瑟夫,可也不姓雷啊!
在經過短暫的失聲之后,剛剛就任金管局總裁的任志剛終于站在了發言臺上。
“經過專家團和政府的緊急研究,鑒于香江經濟面臨的嚴峻形勢,我宣布從現在起對香江銀行間拆借港幣進行加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