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過了兩三個月,涪縣的長官換人了,上任伊始,便禮節性的拜訪了像杜愿這一類的鄉紳巨室。
這種形式的拜訪,對官府的主導者來說是小事,但對鄉紳們來說,卻是一件大事。比方說馮老先生在講《盧太學詩酒傲公候》的故事時就講了這么一段話:“結交知縣,還要捱風緝縫,央人引進,拜在門下,稱為老師。四時八節,饋送禮物,希圖以小博大。若知縣自來相請,就如朝廷征聘一般,何等榮耀,還把名帖粘在壁上,夸炫親友。”
怎么給長官回禮呢?又還不清楚長官的脾性,輕了的話,怕長官心里會有想法,說自己怠慢了他,萬一被動了心眼給雙鞋子穿穿,那就得不償失了;重了的話,也怕長官心里有想法,萬一把自己當肥羊了呢。
看著丈夫在家里發愁的樣子。這時,杜氏給杜愿出了個主意。個多月之前,家里的母豬不是生了五個豬仔嗎,妾身看了,其中有一頭豬仔長的還可以,要不,就拿那頭豬仔作為禮物。
杜愿聽妻子這么一說,心就定了。也是啊,送個豚給長官,誰都不會說這個禮物的輕重了,畢竟,送豚作為禮物,這個是古禮,哪個都不能輕易評說。為了表示對妻子的感謝,還給妻子長長的唱了個喏。
于是,杜愿就打定了主意,看好了拜訪長官的日子,然后就準備把這頭最肥的豬仔處理了作為拜訪的禮物。
可是,就在杜愿準備處理這頭豬仔的當天早上,突然,有一位僧人來到了杜家,說是受了佛祖的法旨,點名要將杜家這頭豬化去。
杜愿這下可為難了。怎么辦呢?一邊是自己準備把豬作為禮物去拜訪長官,一邊是僧人說奉了法旨來化這頭豬。在杜愿心里,兩邊可都是不能得罪的。
看著杜愿為難的樣子。僧人對杜愿說,這頭小豬是你的兒子啊,怎么才過個百把天你就把這件事忘記了呢?
僧人的話把杜愿一下子就說愣了。而且,僧人在話說完以后,居然消失不見了。
這下,可把杜愿驚駭到了。和家里人到處找這個僧人,都沒有看見。最后是望向空中,發現這個僧人居然踩著云站在半空中。
而且,僧人看見杜愿發現了他之后,在云上踢踏了一下,騰空飛走了。而僧人腳下了云,則繼續留在半空中,直到下午才消散。
然后說故事的人把這個故事說到這里就結尾了。僧人飛走以后,杜愿是怎么做的,或者杜家后來怎么樣了,都沒有了下文。
不過,按照古人過來的習慣,估計杜愿倉促間另行置辦了禮物去拜訪長官,而且如實向長官說了這件事,不然,萬一長官覺得杜愿的拜訪存在敷衍的行為的話,對杜家來說絕對是一場滅頂之災。
那頭豬仔,因為僧人說是杜天保的轉世,想必被杜家送到了臨近的寺里當長生豬供養了起來。因為這個故事,是從記錄釋家故事的《法苑珠林》里傳出來的。但是,這個故事,釋家是想給人們講述什么道理,就有點不明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