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寶在《搜神記》里給后人講了一個狗救主人性命的故事。
說是在三國的時候,當時在孫權治下的襄陽紀南,有一個叫李信純的人,養了一只狗,并把狗取名為黑龍。
按照李信純給狗取的名字來推測的話,這只叫黑龍的狗應該是一只純黑色的狗。在現代的人的眼里,黑狗的品相其實并不怎么好,因為鄉諺講的挑狗都是“一黃二白,三花四黑”的說法。
不過,李信純對自己養的黑龍倒是喜歡的緊,經常給狗洗澡梳毛,訓練這訓練那,人往哪里去也都把狗帶著,即便是參加宴席吃飯,也常常會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狗吃,估計只差人狗同臥了。
有一天,李信純到紀南城外的朋友家聚會,一不小心喝醉了,趁著酒興硬要自己走路回去。朋友們都不放心,李信純拍著胸脯說不要緊不要緊,我有黑龍作伴,沒事的,不聽朋友們的勸告,堅持要走。
朋友們沒奈何,又拗不過李信純的倔強,只得隨他了。
告別了朋友們之后,李信純一路高歌踉踉蹌蹌的順著路往家里走,黑龍一會兒掉在李信純的后面,一會兒跑到李信純的跟前,也似乎歡喜的很。這才李信純的興致也越發高了起來。
其實,常于喝酒的人們都知道,有這么一句是說喝酒的狀態的——“一杯兩杯不算酒,三杯四杯漱漱口,五杯六杯開始吼,七杯八杯扶墻走,九杯十杯墻走我不走”。
估計李信純和朋友們告辭的時候,也就處于“開始吼”的狀態,等下蠻走到半路上的時候,李信純的酒勁終于發作了,就在路邊想停下來歇會兒的時候,一不留神滾在了草叢里。
黑龍也就挨著李信純的身邊趴著,時不時還抬起頭在李信純的臉上嗅幾下,仿佛在觀察李信純的狀態一般。
這一天呢,有些事情似乎是冥冥中注定一般。
就在李信純告別朋友們往家里走的時候,太守鄭瑕也帶著一幫人出來打獵。
在李信純從路上跌倒在草叢里睡覺的那一會兒,鄭太守也來到了附近。看到這一帶草長的很茂盛,覺得這一帶野物應該很多,也讓人點了一把火,看能不能把野物趕出來便于射殺。
當時李信純醉臥的地方剛好是鄭太守讓人放火的順風口。看著這火勢起來,黑龍也緊張了,趕緊咬著李信純的衣服使勁拖,想把李信純拖離到安全地帶。
哪知道李信純已經醉迷了,沒有任何反應。急的黑龍連叫直叫,團團亂轉。但是風隨火勢,草也燒得噼噼剝剝的響,鄭太守他們又在下風口,聽不清黑龍的叫聲,還以為是野物受到驚嚇后的哀嚎。
說來也巧,就在黑龍圍著李信純瘋狂打圈圈的時候,一個剎車不及,黑龍沖到了離李信純三五十步的地方。這里剛好有條溪溝,溪溝里還有水。
黑龍徑自跳到了溪溝里,在水里沉了一下,把全身弄的濕濕的,然后又跑回到李信純的身邊,讓身上的水滴在李信純的周圍,希望能夠借此讓李信純逃開火災之厄。
像螞蟻搬家一樣,黑龍不知道到來來回回跑了多少回,在它力竭的時候,等終于把李信純周圍的草全部打濕了,黑龍也累死在了李信純的身邊。
等李信純酒醒過來的時候,發現黑龍死在自己的腳邊,而且身上還濕漉漉的,覺得很奇怪,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在草叢里睡了一覺,結果狗死了?
李信純站起身打量了一下,自己身下的草是干的,但周邊有好大一圈草全部是濕的,再往遠處一打量,遠處還有火燃起的煙子。
李信純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自己酒醉睡著之后這地方起了火,黑龍叫不醒自己,選擇這種方式救了自己。想到這,李信純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這個時候,火勢已經很小了,李信純的哭聲傳到了鄭太守他們的耳朵里。于是,鄭太守就派人來查看是什么情況,等來的人把事情給鄭太守一稟報,鄭太守也來了。
看著李信純抱著黑龍痛哭的樣子,太守也是感嘆不已。對著自己的隨從說,這條狗的舉動,遠遠超過了人的行為,如果人不知道感恩回饋的話,還真是豬狗不如。
然后,鄭太守和李信純商議了幾句,讓人找來棺槨衣服,把黑龍葬在了它喪命的地方,并立了一塊牌子——義犬冢。
在這以后,聽說過黑龍救主的路人,在經過這里的時候,都會給黑龍的墳頭上添上幾把土。不知道黑龍救主的人,在打聽過這件事以后,即便自己沒有再從這里經過,也會托人給黑龍的墳頭上添上幾把土。
干寶說,他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黑龍的墳冢,已經有十多丈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