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在江東吳郡這邊,有一個叫華隆的人,很喜歡打獵。
但是打獵得有裝備呀,就像現代喜歡戶外活動的驢友一樣,光一個釣魚佬,長桿短桿餌料凳子都得準備完完整整的一套。
而且,資深的釣魚佬還會根據釣場的不同,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裝備,譬方說養殖場里的釣場裝備與江河湖泊野場的裝備,都是分的清清楚楚。
像華隆這么愛野外打獵的,在置辦獵鷹獵犬和馬匹等裝備上肯定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俗話說“窮文富武”,華隆既然愛打獵,而且還有能夠置辦相應的裝備,自然家底就不一般。
都說飽暖思淫欲,如果一個人窮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自然一天的想法都是在想怎么吃飽,至于吃好,在他看來就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對于華隆來說,在畜養獵鷹獵犬上,肯定就是不滿足于有,最起碼追求的都是獵鷹獵犬要很能干。
就像王愷與石崇斗富那樣,光有還不行,還得優,還得超出常人一大截,不然,在圈子里怎么立足。
于是,華隆在優中選優的情況下,找到了一條狗,取名“的尾”。
這狗也確實不賴,在華隆的朋友圈里,可是為華隆出盡了風頭,單獨追捕獵物不說,又還很機靈,又守規矩,即便是華隆不說話,也看得懂華隆的臉色。
看到“的尾”的表現如此神異,華隆自然也就很喜歡它,為“的尾”洗澡梳毛從來都是自己親力親為,即便是喂食,在仆役們把食物端來之后,華隆也要親自檢查一番。
而且,除了帶著“的尾”打獵之外,華隆也不像其他公子哥兒一樣打獵時才把獵犬帶著身邊,反而,各種赴宴啊交游什么的,華隆都會帶上“的尾”。
對其他公子哥兒笑話自己帶著狗逛園子這一類的事,華隆從不搭理。說的人越多,華隆越是覺得別人對自己的“的尾”是羨慕嫉妒恨。
泰興二年的某天,吃過飯后,華隆帶著“的尾”到江邊散步。
看著江邊的蘆葦起起伏伏,似有野鴨之類的野物飛舞。雖說沒有帶上弓箭什么的,但華隆卻突然來了興致,示意“的尾”和自己在蘆葦叢里攪和一下,若是能趕出來點獵物,自然最好,沒趕出什么東西,就當是自己和“的尾”搞場演習。
但悲劇就在華隆這個突然的想法之下發生了。
眼見一人一狗繞著這個蘆葦叢即將完成包抄勝利匯合時,從華隆這邊突然竄出來一條大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