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鏡記》里講了一個公雞欺主的故事,這只雞被主人喂養了五六年之后,開了靈智,不思感恩回報,動了凡心,將主人的女兒折騰了一年多時間,結果被王積掏出鏡子,照殺當場。
話說大業十年,實在受不了官場迎來送往各種繁冗雜事的王積辭去六合縣丞的職務回到老家,每日焚香煮茶讀書看報,無事的時候就在附近走走。
從官場退下來,一開始覺得這樣的日子過得很是舒適,大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致。但待的時間稍微長了一點之后,王積就靜則思動,打算出門到處走走。
在古代,出行的路徑全靠官道,大部分人的出行都是依托各處的驛站。但久在樊籠里的王積好不容易從官途跳出來,對自己外出的打算看法就不一樣了,他覺得官道沿途的風景,早已被俗人弄得俗不可耐,失卻了游玩的興致。
可是離開官道而行,到處都是荒郊野外,景色可能會比較好,但人跡罕至的地方先不說是不是有什么山精水怪,可猛獸野物肯定是存在的。
雖說王積并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儒家的六藝在他的身上也能夠獨自面對三五個大漢,但安全的隱患確是始終存在的。
于是,王積先把自己的想法給哥哥王度說了一下。
都是在官場浸淫過的人,王度也很理解王積的心思。就叫王積大膽去做,家里的事由他兜著。
等臨行的時候,王積又來到了哥哥那里,鄭重其事的對王度說,大哥,我明天就出發了,但出發前,有件事情想求求大哥。
聽到王積這么說,王度有點奇怪了。親兄弟之間有什么事情要用得上求這個字呢。再說,自己家里兄恭弟謙,又不像有些人家兄弟姊妹因為一些小事發生隔閡而老死不相往來。
于是,王度就說,老弟,和大哥還用得上求字嗎,說吧,是什么事情。
王積說,大哥,你也知道我個性。這次出門呢,我打算一個人去,想學下前人的興起而往興盡而歸。所以呢,也就不打算做什么行程攻略,隨便走,走半天玩半天,哪里黑哪里歇。
但是這樣出行的話風險還是有點大。雖說我這身板遇上三五個強人或者是小型的野獸我能對付得過來,但是荒郊野外的,怕會遇到些稀奇古怪的事,所以呢,想請哥哥把那面鏡子借給我。
聽王積這么一說,王度給王積教訓的一頓。你拿去用就是了,家里人也安心些。俗話說打虎還靠親兄弟,上陣還需父子兵,都是自家人,還煞有其事地搞得這么正式,信不信我敲你啊。
見哥哥這么說,王積也很是欣喜。笑嘻嘻地從王度那里接過鏡子不提。
王積這一出門,直到大業十三年才回到家里。到家以后,王積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哥哥那里把鏡子還給王度。
見王積風塵仆仆的回到家里,但精神委實不錯。王度便讓下人們端上了茶飯酒水,和王積問起了他這三年的經歷。
王積說,哥哥,這回到外頭轉的一圈,很是長了見識啊。人們傳言的山精水怪,荒山野林里我也碰到過幾回,幸好有寶鏡在身,沒被嚇著。但是,沒曾想過,有些精怪就生活在人間,讓人想都想不到啊。
見王積的話說的有異,王度頓時也來了興趣,便問王積是怎么回事。
王積說,事情發生在宋汴一位姓張的人家家里。
當時自己走到宋汴的時候,一開始是計劃在宋汴城里打尖的。在宋汴城里吃過早飯以后,自己就往城外的春山走。
那春山確實很漂亮,倚山通路,傍岸臨溪,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疏疏修竹搖青,郁郁喬松凝翠。群山連綿起伏,高低錯落,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駱駝;遠處,若隱若現,宛如潑墨山水,鳥啼人不見,花落樹猶香;山腰處,云海翻騰,白霧繚繞,猶如蓬萊仙境,雨過天連青壁潤,風來松卷翠屏張。
等連續在春山上轉了幾圈之后,沒注意到時間,等到想回頭往宋汴城里趕的時候,時間已經來不及了,只要順著路繼續往前走。
走了七八里路以后,看見山腰處有戶人家。估計可能是住在這里的獵戶,便打算到這戶人家去看看,有人在家的話興許能討得點食物,沒人在家的話也可以考慮借宿一晚。
聽到這里,王度便開口問,山上的人家,你莫不擔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