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燕王要看雕刻在刺尖尖上的母猴子這件事傳了出去。
大家也都聽說了衛國人給燕王提的要求,也都明白了燕王中了這個衛國人的套,可怎么給燕王解套呢,一時間都沒有好的法子。于是,就有人主動站出來,瞞著燕王偷偷地懸賞,希望能夠有能人為這件事解套。
后來,有個鄭國的鐵匠聽說了這件事情,主動從鄭國的臺下來到了燕國,求見燕王。不過,鐵匠沒說自己能解釋刻在刺尖尖上的猴子是怎么回事,只說自己向燕王獻技。
雖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反正頭上長包了也不怕癩痢,燕王也就接見了揭了征賢令告示的鐵匠,想聽聽這個鐵匠有什么說法。
在燕王的宮殿里,鐵匠向燕王說,我知道大王求賢若渴,這次來呢是想和那個搞雕刻的比一下本事,他都能到大王這里混的高工資,我的本事也不差,也希望能夠在大王這里混點好東西。
鐵匠的話一出,坐在堂上的燕王臉色不禁連抽了幾下,兩邊的臣子們頓時大怒。雖說大家都回過神來知道燕王要看刺尖尖上的母猴子是笑話了,但當著面被揭瘡疤,哪個心里都不會快活。
不過,燕王終究是燕王,揮手壓下了眾位生氣的臣子;依舊和顏悅色禮賢下士,問鐵匠計將安出。
鐵匠說,我呢,這一輩子打鐵為生,打過的刀具大大小小的不知道有多少。從我所知道的東西來看,再細小的東西都必須用刀具來切削,要是被切削的東西比刀具還小的話,該怎么弄,我還真不知道。
不過,這次大王養著的衛國人能夠在刺尖尖上雕刻母猴子,想來他用來雕刻的刀具相當的精巧。不如,大王讓他把他的刀具拿過來讓我們瞧瞧,我也想學學打造精巧刀具的技藝,如果他拿來的刀具真能在刺尖尖雕刻的話,我愿意免費為大王打鐵三年。
鐵匠的話一說完,燕王和大臣們不禁喜形于色,是啊,先前,我們咋沒想到這一遭呢。
于是,不待燕王吩咐,就有大臣主動跑到了衛國人住的地方找到了衛國人。不過,這個大臣也是個人精,只是告訴衛國人說是鄭國的鐵匠要和他在燕王面前比試一番雕刻技藝。
這快大半年來,這位衛國人在管驛里可是住的舒舒服服,每天小酒喝得微醺微醺的,偶爾到外頭溜達溜達之后回來,還會調戲一下伺候他的侍女。聽到大臣說燕王召見后,也不疑有它,徑直就進了王宮。
等衛國人進殿以后,燕王以后樂呵呵的問。“愛卿啊,你說能在刺尖尖上雕刻母猴子,你是用什么東西雕的呢?”
“大王,當然是用刀啊。”衛國人大喇喇地回答道。
“這位鄭國的鐵匠,不相信你有那么精確的刀具,愿意以免費為寡人打鐵三年作為賭注,想看看你的刀具。寡人也很好奇,你能把雕刻刀具拿過來讓大家看看嘛?”
“當然可以啊,大王,不過,刀具藏著我住的地方,請大王容許我過去拿。”
看著衛國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樣子,燕王和眾人一下子都沒了主意。衛國人和鄭國人的話,到底誰說的是真的呢?總不成,兩個人都是來消遣我們的吧。大殿里,君臣不禁面面相覷。
“如果大王不相信的話,可以派人盯著我啊。”看著大殿里眾人的神色,衛國人依舊氣定神閑的說道。
于是,燕王便讓人跟著衛國人去管驛。哪知道,等衛國人進管驛之后,趁著燕王派的人一個不注意,翻過墻一溜煙便跑的沒了蹤影。
至于這事之后的結果怎么樣,比方說那個衛國人被燕王逮住沒有,或者鄭國來的鐵匠有沒有得到燕王的賞賜,韓非子沒有說。
現代常有一句口號,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再譬如站在風口上,一只豬都能飛起來,可實際上真能如此嗎?如果理論脫離的實踐,估計又會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了,是為誡之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