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人的世界里,因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關于忠孝的話題一直是掩藏在國人的血脈深處。
其中,更有流傳至后世得經典故事——“二十四孝”。盡管,用后世考究的眼光去看,這“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某些地方值得商榷,但并不妨礙它被推崇為中華民族“孝文化”的典范。
《說文》說,“孝”的本義是“善事父母”,包括對父母的奉養、尊敬、服從等方面。同時,“孝”拓生到“德”的重要范疇,“孝順”“孝敬”“孝悌”成為衡量人品、規約社會行為的重要標桿,“孝子”“孝女”“孝孫”等在不同時代都是人們的“道德模范”。
除卻統治階級推崇的“二十四孝”故事之外,在稗官野史及各種志怪筆記和民間中并存著許多關于孝或者不孝的故事,并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而且,在這些故事里,還有一個頗為神奇的紐帶,那就是,凡是能夠和孝有關的,往往都會扯上上天的雷霆之怒。
然后,在后世,所有忤逆不孝的行為,也常常會被詛咒天打雷劈。
洪老爺子,就曾給后人講過類似的故事。
紹興二十九年閏六月,鹽官縣上空出現了奇異的天象,連續數日烏云壓境,天色昏暗,看似有暴雨降下,但是光打雷不下雨,一天到晚都是雷聲轟轟。搞得人心不靜,議論紛紛,都暗自揣測是不是有做了虧心事的人將接受上天的懲罰和教訓。
在這個連續數日雷聲滾滾地某個晚上,上管場居民顧德謙的妻子張氏做了個夢,夢見有個神人指著她一件一件歷數著她前世的行徑,然后厲聲呵斥她,說她將因為前世的過錯在明天會被雷劈死以儆效尤。
張氏在夢中驚醒以后,覺得很是惶恐,而自家的男人又不在家,沒有個說話的地方,只好躲在屋里偷偷地哭。
哪知道哭聲卻驚醒了顧德謙的母親自己的婆婆。大晚上的,有人在家里哭,不是個事。于是,顧母就走到了張氏的房間,問張氏是怎么回事。
瞧著婆婆進了屋,張氏停止了抽噎。但面對婆婆的問話,張氏又不敢和她說自己做了噩夢。再則,如果是和婆婆說自己會因為前世的原因而在今生遭雷劈的話,也不知道婆婆會怎么想。
見左問右問,張氏就是不肯說,顧母后來也生氣了。我好端端的和你說話,你左也不答右也不答是什么意思呢?難道老娘借了你的米還了你的糠?還是我哪里得罪了你,用得著你一個人半夜躲在屋里哭嘛?
見婆婆生氣了,張氏原本停下的哭聲又開始起來,抽噎著和顧母說了自己剛才做的那個夢,弄得顧母也眼睛紅紅的,拿著張氏的手,婆媳倆說了一通宵的話。
第二天天亮之后,看著屋外烏風暴雨驟起,雷聲更是在顧家的上方一陣接著一陣。張氏就懷疑自己昨天晚上做的那個夢是真的,覺得自己今天肯定會死去,心里不由地一陣陣驚悸。
等張氏坐起身,才發現晚上和自己說著話的婆婆竟不知道什么時候睡著了。想來終究是上了年紀,熬不得夜。
于是,張氏就輕腳輕手的下了床,換了身衣服,然后又躡手躡腳地打開門關上門,獨自一人走到了屋外遠處的桑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