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桑樹下,張氏心里想著,既然神人都說自己會因為前世的事情在今天被雷打死。死就死吧,只是自己的婆婆年紀大了,不能因為自己被雷打死的死狀驚嚇到了她。
這個時候,雨也越下越大了,雷聲也一聲比一聲響亮,閃電更是一道比一道耀眼。張氏心里更加害怕起來,緊緊咬住牙關閉上眼睛等死。
可是,沒等張氏等上多久,半空中傳來了一道聲音。張氏,因為宿生,你本應在今天被雷震而死;但因為你的孝念,上天赦免了你的罪過。
張氏驚喜地睜開眼睛,風也停了雨也住了,先前的雷聲和閃電都沒有了。然后,又聽見半空中那個聲音說,張氏,你回去以后,要好生孝敬你的婆婆,多做一些積善行德的事。
等張氏回到家里,顧母早已醒來。張氏把剛才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顧母說了一遍,婆媳倆都是喜極而泣。
在顧母的心里,張氏待她向來比自己的女兒還好。而張氏,待顧母,也如待自己的生母一般。
后來,張氏因為孝敬婆婆而被上天赦免罪過的事就慢慢傳了出去。只是顧家和張氏的名聲不顯,這事也就僅存于當地百姓的口中罷了。
幸好洪老爺子在聽說這件事情以后,把它收錄在了自己的書里,得以留下了顧家和張氏的名字。
張氏后來的故事怎么啦,洪老爺子沒有說,但想來,估計是家庭和睦,畢竟吃一塹長一智。
或許,在這次的事情之后,張氏和顧母的關系比往日里更加和睦。因為按照過來國人對這一類故事的看法,都希望的是一個圓滿的大結局。
這樣一來,想必因為張氏的孝念,多年以后,顧德謙家里子孫滿堂,家族興旺。而且,在張氏故事的引導下,顧家周圍形成了一股尊老愛幼、團結互助的良好風氣。
至于像這一類的故事,為啥在國人的骨子里一直經久不衰,現代也有人考證過其緣由。
說是“孝”的觀念萌芽于周,討論于春秋戰國,興盛于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用律法的形式將“孝”納入“忠”的考核之后,歷朝歷代都把“孝”作為維持政權的有力武器。
孔子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所以,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為國盡忠即是盡孝”就成為了國人血脈深處習慣和奉行的準則。
就像當年趙登禹先生說過的:“軍人戰死沙場乃是本分,沒有什么值得悲傷的,只是老母年高,請副軍長予以照顧。”
所以,我們也才能看到川軍那面昂揚的旗幟——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在家盡孝,為國盡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