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湖泊眾多,港汊交錯,宜于飼鴨。《吳地志》載,“吳王筑城養鴨,周圍數十里”。到了秦漢時期,雞鴨鵝更已成為當時人們善養的三大家禽。
而且,早在春秋戰國時代,這一帶就涌現出了許多的專業養殖戶,專門飼養雞鴨鵝一類的水禽。
陳霸先代梁的時候,北齊南攻,也虧得陳蒨給他帶來了三千斛米和一千只鴨子,飽食一頓之后的南梁士兵爆發出極其強大的戰斗力,硬是將人數遠勝自己的北齊大軍殺得潰敗,大獲全勝。
洪老爺子說,在東湖的邊上,有個叫楊墩的村子。村子叫做楊墩,是因為村子里的人大多數姓楊。
楊墩村,是有名的養鴨專業村。村子里的人家,家家戶戶養鴨,少的養了百把只,多的則數千只。臨近市集售賣的鴨子,基本上都是從楊墩村出來的。
在村子里,有個叫楊四九的人,家里豢養的鴨子,在村子里也排的上號。他們家的鴨子,是楊四九在湖邊圍了個鴨棚,一兩百只鴨子隔成一群分開養著,有個四五群。
如果是有人來買鴨子,楊四九都是帶著買主直接到湖邊的鴨圈去抓。
在長江南邊,人們通常認為最好吃的鴨子是每年桂花盛開的中秋前后。
據說,這個時候稻豐魚肥,而且在湖邊圈養的鴨子,除了吃谷物以外,還能夠在湖里自由覓食,吃的小魚小蝦,要是加以桂花和鴨子一起烹飪的話,那個鴨肉的口感堪稱一絕。
因此,每到這個時候,到楊墩村來調鴨子的客商特別多。村里的人也都是直接領著客商到鴨圈里看,推薦自家的鴨子如何如何。
可是,桂花的開放是有時間限制的,而國人向來又重視食療。拿個簡單的說法做例子吧,據說咱們的中醫在開具藥方的時候,可是挺有講究的,同樣的病癥不一樣的方子,或者是不同的病癥同樣的方子,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療效。
有個段子說,西洋的醫生和我們的郎中同時會診兩個不同的病患,等洋醫拿到郎中開具的藥方以后,洋醫的眼睛都直了。
郎中開具的藥方,病患甲的某味藥是用這種藥材根部的上半截,病患乙的藥方則是用這種藥材的下半截。
在洋醫的眼里,這明明是不同的病癥啊,再說這種藥材根部的上半截和下半截有什么區別呢?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病患甲和病患乙在用藥之后都康復了。
所以,每每到了這個時候,村子里的人為了能把自家養的鴨子盡快地賣出去,各種手段都在施展。
同時也練就了許多絕活,比方說,買主只要五斤大小的鴨子,村里人到鴨圈里逮到手上的鴨子上下浮動絕對不會超過一兩。
而且,通常情況下,村里人在抓到鴨子之后,用繩索把鴨子的翅膀和腳捆好,再把鴨子交給買主,便于買家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