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平信綱下令從浦賀水道一側拆取過來的數門國崩佛郎機,也部署在了浦賀港的海岸碼頭上,氣氛相當緊張。
但是樂麥阿并沒有直接發起登陸作戰,而是派了一艘小船,載著一名從尹豆大島的俘虜中挑出來的倭人足輕頭目,帶著一封建議雙方停戰講和的書信上了岸。
當然,跟著這封講和書信被一同送上岸的,還有樂麥阿與楊振聯合艦隊提出的與德川幕府的停戰條件。
停戰條件之中,除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要求開放沿海、全面通商等條件之外,自然也包括了要求德川幕府承認九州諸藩之前與楊振、樂麥阿所達成的和約等條款。
不過,面對樂麥阿派人送去的信件以及提出的停戰條件,松平信綱見信再次暴跳如雷,不僅當場拔刀斬殺了送信的倭人俘虜,而且立刻就下令港內的火炮,一起朝著抵近海灣的聯合艦隊開始炮擊。
然而倭人推崇備至的所謂國崩,遠沒有他們所吹噓的那樣厲害。
或許面對那些沒有火炮的倭人山城,或者只裝備有鐵炮或者大筒的倭人戰船,佛郎機炮的威力出類拔萃。
但是在裝備了數百門重型艦炮也即紅夷重炮的聯合艦隊面前,被稱為國崩的佛郎機后裝子母炮,可就屬于小巫見大巫了。
無論是口徑的大小,彈丸的大小,還是射程的大小,威力的大小,佛郎機后裝子母炮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型武裝商船上裝備的重型艦炮相比,那都差的太遠了。
就是與楊振的旗艦瀛洲號上裝備的三十門彷造的重型紅夷大炮相比,那差的也不是一星半點兒。
倭人的所謂國崩,也就是在射速上占有優勢。
可是在你夠不到敵人的情況下,射速上的優勢毫無意義,根本無法轉化為戰場上的優勢。
就這樣,在相互對射了小半個時辰之后,浦賀港內的國崩相繼啞火,而云集在海岸上沿海布防的倭人軍隊,也不得不在丟下一地尸首之后一而再再而三的后退。
眼見倭人不肯就范,樂麥阿終于再次接受了楊振的建議,在當天傍晚時分,將聯合艦隊一分為二,一番調整部署后,整個聯合艦隊分作了東路和西路。
東路分艦隊由樂麥阿率領,以荷人艦隊為主,同時增加一批楊振麾下的二百料戰船,在入夜后乘著漲潮的水勢沖入浦賀水道,沖進江戶灣中。
西路分艦隊由楊振率領,以楊振的旗艦以及楊振麾下的四百料戰船為主,同時也將湯瑪士佩德爾指揮的普羅文查號編入其中。
這一路,由楊振帶著,
在入夜后掉頭南下,前往大坂所在的大坂灣,執行之前制定的擊西計劃。
而曾經到過大坂灣,到過大坂港的何廷斌,在楊振的要求下,也被調撥給了楊振身邊聽用。
就這樣,在樂麥阿終于作出分頭行動的決定之后,當天黃昏時分,原本已經退至外海的楊振,率領西路分艦隊返回浦賀港附近,再次開始了對浦賀港的抵近炮擊。
與此同時,由樂麥阿所率領的東路分艦隊轉頭向東,悄然向浦賀水道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