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聽不懂幾句倭語,不過類似“納尼”“五鎖”“八格牙路”之類的小短語,他還是略微知道一點的。
因此,不需要何廷斌一句句翻譯給他,他也知道臺基之下跪著的公卿們,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親棺不掉淚,多數人都激烈反對聯軍提出的和平條件。
“既然敬酒不吃吃罰酒,那就殺他們幾個人,叫剩下的看看,不合作的下場就是死張國淦,你去”
“得令”
早就看這些倭人不順眼的張國淦,聞言臉上一喜,馬上領命,隨后將手中火槍一提,順勢拉起了龍頭錘,從臺基上一躍而下,對著臺基下叫得最歡的一個高冠博帶的倭人就扣動了扳機。
張國淦手里帶著刺刀的火槍槍口,幾乎頂在了那人的腦門上,開槍之后,自然沒有不中的可能。
因此只聽“砰”的一聲,那人的叫罵聲戛然而止,碩大的腦袋就像個被錘擊的西瓜一樣,瞬間破了一個血窟窿,隨即血水四濺,仰面倒在地上,了無生息。
伴隨這一聲槍響,原本情緒激憤的、還在吵吵的倭人公卿們,頓時愣住了。
但是他們只是愣了片刻,隨后再次喧囂起來,仍然有部分人罵罵咧咧不肯就范。
不過,有了楊振的命令,張國淦當然不會慣著他們,一槍放罷之后,雖然來不及裝填彈藥,但是他火槍上的刺刀卻大開利市,又接連刺死三人。
最后總算是在其他沖來的荷人與金海鎮火槍手的幫助之下,將場面控制住了。
叫罵聲沒了,小廣場上鴉雀無聲。
但是被鎮壓的那些倭人京都公卿貴族們,顯然有許多人仍不服氣,看向楊振的人的眼神依然充滿挑釁與恨意。
楊振見狀,心里自然非常惱火,但是考慮到這些人將來都會變成一筆筆錢糧,他也就忍下了。
如果不是考慮到這一點,楊振早將他們明正典刑當眾處死了。
不過楊振心中不爽,自然要把火發出來。
就在場面被控制住之后,楊振扭頭看到依然閉目跪坐不語,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模樣的后水尾天皇,隨即上前,一腳將他踹翻。
楊振的做法,再一次引起了一陣騷動,包括臺基上跪坐在的后水尾天皇身后的其他皇室人員,同樣一陣驚呼。
而后水尾天皇本人,也在仰面躺倒之后,終于睜開了眼睛。
他先是冷冷地看了楊振片刻,然后在身后一堆姬妾女御的扶持下,重新坐了起來,扶正了頭上高高的立纓冠,但是仍不開口說話。
“何廷斌,你來翻譯”
何廷斌聞言,連忙上前,躬身聽著。
“方才龍溪禪師宗潛,已經將我們聯軍的和平條件告知與你,同意或者不同意,你今日必須有個答復”
何廷斌把楊振的這話翻譯過去,后水尾天皇終于有了反應。
只見他先是看了看龍溪禪師宗潛,見后者默然點頭,當下長嘆了一聲,低聲細語地說出了一段倭語。
楊振沒聽清他說的是什么,當然了,就是聽清了他也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