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當然知道這個馬紹愉,不過他并不是聽別人說的,而是他在前世的時候從松錦大戰的史料中看到的。
而且知道此人跟張若麒一樣,也是一個紙上談兵頭頭是道,雖有知兵之名,卻無知兵之實的人物。
朝廷上,真要是把這樣的人物,弄到自己這邊來當監軍,那自己也只能先想辦法把他弄死再說了。
好在沉迅話里有話。
而且為了預防這樣的結果出現,楊振早已經未雨綢繆了。
楊振讓方光琛、李吉前往京師公干,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借著拜年的名義,去給陳新甲、沉迅、張若麒以及王德化、王承恩、褚憲章、楊朝進等人送禮去了。
有的時候,送禮不一定能辦成好事,但是卻可以提前預防壞事。
這次就是這樣,楊振在迎接沉迅一行人的時候,并沒有見到什么不認識的馬紹愉,皇帝的圣旨里面,也根本沒有提及要派監軍前來監督自己的意思。
所以,楊振表現的很澹定,一點也不急。
果然,沉迅見楊振并沒有如他預期的那樣訝異,當下呵呵一笑,自己把結果與原因說了出來
“不過呢,陳本兵是完全信賴都督的,所以在朝會上建言說,都督用兵,最善于出奇制勝,若是派文臣監軍,坐鎮督促,反有可能亂了都督的謀劃,亂了金海鎮的陣腳。
“都督兵馬主力隸屬京營建制,已有山海關兵部分司臨機督戰,并無須再派文官位臨軍前。因此,圣上思之再三,最后叫停了金海鎮監軍之議,已將馬紹愉改派寧遠。”
雖然楊振已經斷定朝廷不會往自己這邊派文官監軍,但是聽完沉迅的這番話,還是暗自松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他從沉迅的話里面,也十分敏銳地注意到了崇禎皇帝的態度。
“這么說,圣上原有此意”
“實話說,圣上原有此意。”
“嗯。”
面對沉迅的答復,楊振已經認識到,崇禎皇帝對派設金海鎮文官監軍的意愿,應當是很強的,否則以沉迅以往說話的謹慎,不會輕易這樣回答。
也因此,楊振的臉色漸漸沉了下去。
金海鎮的兵馬戰船在壯大,管轄區域也在變大,楊振的實力跟三年前相比,絕對是天翻地覆今非昔比了。
然而楊振實力增強的同時,也不必可避免地會招致皇帝的猜疑與忌憚。
也幸好,金海鎮的實力再怎么強大,對于京師來說,也形不成直接的威脅,所以,崇禎皇帝目前尚能容忍他的飛速壯大。
但是,同時,楊振也越來越能理解崇禎皇帝以及遠在京師朝廷的文官大臣們,為何這么著急要自己和遼西的洪承疇、祖大壽一起出兵跟清虜決戰了。
楊振一邊琢磨著這些事情,一邊沉默了下來。
沉迅見楊振什么不語,仿佛心事重重,顯然也意識到眼前的楊振心思在想些什么,于是馬上就又補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