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張名振便率軍離開南京城,南下杭州登船,再從
水路返回舟山群島。
張名振走后,原先定下來渡江占領浦口六合的人選便空了下來,蘇言經過一番抉擇后,任命蘇辭為主將,率領六千兵馬渡江。
浦口與六合的清軍本就在之前大部分被調入了南京城內協助防守,而在南京陷落后,當地清軍皆望風而逃,只留下兩座空城,因此明軍非常順利的占領了兩座城池。
隨后,蘇辭分兵駐扎二城,動員百姓加固城防,將這兩座城打造成南京在江北的最后一道防線——再往前,蘇言準備等江北二城穩固后再出兵廬州和揚州,構筑直面清軍的第一道防線。
廬州也就是后世的合肥,某十萬的怨念之地,它與揚州都是守衛南京的門戶,只要明軍占領二城并堅守下去,清軍的兵鋒將無法威脅到南京分毫。
當然,在那之前,蘇言還是要先解決一下缺糧的問題,因為缺糧問題還不太嚴重,所以蘇言可以通過向江南的糧商購買和劫掠清廷運糧船來解決,這還不算完,他也要對江南和浙江兩省的鄉紳大族動手。
先前是正在和清軍交戰,還沒有精力騰出手對付鄉紳大族,現在蘇言就要拉幾個典型出來抄家,不僅能夠補充府庫錢糧,還能殺雞儆猴一番。
買糧和劫掠運糧船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長期且穩定的農業生產才是硬道理。
這就到了激勵禮包中獲得的兩個農業科技的用武之地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江浙一代到了明朝后期工商業的逐漸興起,江浙的經濟作物耕種比例已經遠遠超出了糧食耕種比例。
所以,「蘇湖熟天下熟」的諺語已經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就連江浙一代的糧食都需要從湖廣輸送過來,蘇言想要恢復江浙糧食生產重地的地位,就必須要減少經濟作物耕種的比例,大力推廣雙季稻。
眼下正是五月中旬,雙季稻是在五月中下旬開始插種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時收割早稻,然后緊跟著翻耕水田、插種晚稻秧苗,趕在農歷立秋前插種完畢,到11月時收割晚稻,趕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一年兩熟的稻種,這要是順利收獲了,蘇言也就不必擔心斷糧問題了。
蘇言是不擔心斷糧問題了,可清廷就焦頭爛額了,因為大運河的主要航道已經被蘇言封鎖,湖廣的糧食只能以陸路運到北方去,陸路運輸花費的成本和消耗無疑要比水路更高。
不出意外,清廷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