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防線是巢縣——和州——浦口——六合,這四座城池每城駐扎三千兵丁,其作用是堵住第一道防線的缺口,防止清軍能夠從三府之間穿插而過,起到互為犄角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江北的和州,一直都是南京的西門戶,只要和州陷落,敵人就能夠輕而易舉的順著長江下游攻打南京,這也是蘇言將它納入第二道防線守衛的原因之一。
張煌言見蘇言已經胸有成竹,做好了規劃,也就沒有再繼續勸說下去,又與蘇言商議了幾句后,便告辭離去。
張煌言走后,蘇言走回桌案后面重新坐下,在他的面前擺著一份筆墨未干的宣紙,上面赫然寫著蘇言對于構筑江北防線的想法。
構筑江北的兩道防線,蘇言最起碼要向江北增派兩萬七千名士兵,除了守城兵馬外,他肯定還要準備一支機動部隊,以目前的兵力來說,倒是有些捉襟見肘了。
不算上激勵禮包獎勵的兵種的話,蘇言麾下在江南一帶的兵馬只有不到三萬人,先不說其中有數千人還在休養療傷,單單懲戒營就占據了至少三分之一,因此蘇言只能再次從福建調集兵馬。
先前三月份的時候從福建調來六千多名俄羅斯衛戍軍后,蘇言又在各州府縣征募俄羅斯衛戍軍與哥薩克步兵,到現在五月份,那些兵馬早已經訓練完成,蘇言也就將目光放在了這些新征募的兵馬身上。
蘇言照例沒有調動府城駐扎的兵馬,而是從51個縣城各抽調一隊俄羅斯衛戍軍與一隊哥薩克步兵北上,因為俄羅斯衛戍軍與哥薩克步兵的隊伍數量相同,因此二者分別有6120名戰士,加起來一共有12240名士兵。
有了這一萬兩千多名士兵的補充,蘇言麾下兵馬的勢力更上一層樓。
在抽調之余,蘇言也沒
有忘記再給每座縣城各征募一隊俄羅斯衛戍軍與哥薩克步兵,不僅是福建,江浙二省也都跟著投入征募之中。
福建援軍到來之前,蘇言沒有干等著,考慮到對鄉紳士族的清算已經結束,他也就命駐扎蘇州的王翊和駐扎徽州的楊承祖返回南京。
三日后,也就是六月十五,蘇言以王翊為主將,楊承祖、張天祿為副將,率領八千大軍渡江北伐。
大軍自浦口登陸后,明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王翊率領攻打滁州,一路由楊承祖率領沿著長江西進攻打和州,力求至少在一個月內拿下江北二府二州。
或許是江寧陷落的影響力太大,以至于清軍不敢抵抗,明軍所到之處,各地清軍大多望風而降,短短半個月內明軍就橫掃江北,收復滁州、來安、全椒、和州、含山、巢縣、儀真各州縣。
而廬州與揚州清軍皆仗著府城墻高城堅,并沒有開城投降,而是意圖堅守城池等待朝廷援軍抵達。
對于這些負隅頑抗之輩,明軍并不心慈手軟,除了廬州暫時無能為力,位于運河邊上的揚州城就是找死了,在蘇言的授意下,水師提督陳釗俊直接率領那十艘戰艦對著揚州城進行狂轟濫炸。
不到兩日,揚州便宣告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