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邊念頭之多,別人可不知道,于是皇帝又問,“如此局勢,的確迫人得緊。但這和武道大會有何關系”
東方不敗笑道,“嘿,這可不是我的提議,而是個傻瓜的意思李傻瓜說話”
李忘塵趕緊接過話茬,在場眾人都往他這邊看過來,“在下游歷三國,眼見諸多戰爭,弄得百姓凋敝,這才想出如此一個點子。既然戰爭不可避免,不如主動將其推動,反而能夠將其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以武道大會替代諸國戰爭,將大唐、大宋、大明以及域外異族都牽扯進來,彼此協定,以武者的生死代替權柄的交換,令百姓的性命可免于危害,是我心中一件大功德。”
他說話起來,言辭十分誠懇,因為這本就是他內心所想。
想要聚集高手對抗李忘,用什么法子也好,未必需要什么武道大會。但事后必然令高手死傷慘重,到時候諸國之間彼此制衡的權力關系也將徹底崩壞,如果不加以干預,立刻就要產生偌大戰爭,令到生靈涂炭。
李忘塵實在不愿見到那一幕發生,于是苦思冥想,想到了一石二鳥的辦法。
武道大會,本質上是集結高手對抗李忘,亦披著個免于戰爭的外殼皮囊,兩者皆合李忘塵的心意。而事實上李忘塵也早就做好了在此戰犧牲的準備,他若這么年輕死了,總覺得十分不甘心,可又沒辦法逃避李忘,到時候若能留下這么個武道大會的機制,也就不枉此生了。
他的心意,在場眾人都可感覺得到,是真心實意,別無半點虛假。
云飛揚不由動容,“小友年紀輕輕,格局甚大,有仁心慈意,佩服,佩服。”
他這單純人是這么想的,另外幾個就不一定了。
皇帝和朱無視對視一眼,他們平日里在政局上互相制衡,是對手。但在這兩個理想主義者面前,卻又成了同類,兩個人彼此的心意,只有他們明白。
若以武者之爭來決斷權力歸屬,的確是一種可減少百姓負擔的做法,相信一旦公之于眾,立刻得到天下響應。但正因為如此公開,他們這樣把玩權力的人,反而會覺得十分不習慣,甚至會覺得荒謬。
就比如朱無視,他在武功和政治上下的功夫,約等于是六成與四成。現在如此,便將他四成的努力視若無睹,令他如何能夠接受
東方不敗卻忽然道,“他這想法,固然天真了些,其實也不利于日月神教,卻十分合了本座的胃口。試想天下第一,是多少武者夢寐以求,當日必是一場盛會,若我大明依靠如此手段拔得頭籌,想必圣上將擁有可比擬太祖成祖的偉大功績,你怎么看”
比擬太祖朱元章、成祖朱棣
皇帝沉吟片刻,心神立刻有所動搖,這誘惑對任何一個皇帝而言,都是不可抵御的。
大明皇帝,他不是趙佶那樣的純粹廢物,但亦非女帝武瞾那般的絕世天驕。他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注定無法在武道上有突出建樹,而大明政局又過于穩定,即使偶有外敵,亦全都朝著更好欺負的大宋過去,自己存在的意義赫然被祖宗所掩蓋,坐在這位置上的是人也好,是豬也好,都沒有太大差別。
是以,東方不敗這輕描澹寫的一句話,反而更戳中他的心靈。
皇帝點了點頭,“教主所說,確有一定道理。”卻又忽然轉過頭去,“不知神侯如何看待”
朱無視暗罵一聲小狐貍,他和皇帝之間的關系,一向十分微妙。看似是朱無視執掌朝堂,實際上小皇帝總會時不時給予他一些反擊,雖無傷大雅,卻令人有種吃了蒼蠅的惡心感覺。
皇帝微微一笑,繼續癱倒在椅子上,朱無視沉吟片刻,仍道,“本侯反對,此事太過冒險,將家國大事交托給區區數人,十分冒險。更何況若有人能夠依次掌控局勢,皇權何在,豈非只有獲勝者才是真正皇帝,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令祖宗蒙羞,還望陛下三思”
他這話語,倒也有些道理,若是武力夠強就可確定一國大事,那皇帝的威嚴又去了哪里
皇帝一聽這話,也深深覺得有理。
李忘塵這時候開口了,“神侯多慮了,誠然世上沒有絕對有益的事物,武道大會確有其弊端,那便是容易制造出一個恐怖強權之人。但我料想那是逐漸演變,人們習慣此法之后的事情,保守在數百年、上千年之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標,我們這一代早能變革一分,便可早令百姓早一步免受戰火,豈非一件大功德。”
他這邊是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