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常校長眼簾的新聞標題是:
《顧陸|以文化自信,筑牢強國復興精神之基》
這標題起得也太夸張了,常校長再一看[來源:新夏社網],官網定的調子啊!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在于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常校長點開新聞。沒錯,是這個味,太正了。
官媒的文章,特別是視角拉這么大,開頭看不出顧陸的影子是應該的。
[在推動文化發展的道路上,青年是根本動力。
新時代有新要求、新挑戰,我們必須擁有更新穎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氣,完成時代的責任。
如今,作家群體中,年齡較小的“90后”率先登場。
顧陸,是一位“90后”,2012年進入霧都第八中學。從高中生涯開始,在學校的積極配合之下,他更努力的進行創作。
《聊齋新義·雙燈》榮獲蒲松齡短篇獎,《小王子》銷量突破八十萬,成為千禧年后最暢銷的童話作品。《平面國》銷量突破五十萬,成為銷量最佳的科普作品。
如今已成為國內文壇中流砥柱。今年5月創辦的校刊《少年》,開刊文《少年中國說》更是展現出現時代的青年,新的風采。
他說“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茍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他說“老年人如別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
他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說“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顧陸說”是90后的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華夏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全世界都講究按資排輩,作家圈更是比較明顯的地方。顧陸代表作是有了,但年齡太小。
現在新夏社認定“國內文壇中流砥柱”。一句評價,可抵十年資歷。
常校長本來是站著彎著腰操作鼠標,但看完新夏社的文章,要扶桌,慢慢坐下。
歇會,因為他擔心自己太激動一下子厥過去。
他萬萬沒想到,原本只是想顧陸做一顆子彈,配合上級方針,在合適時射出。
沒曾想顧陸變成了“小胖子”,你若問什么是小胖子,就是小男孩和胖子組合。
常校長雖未來得及看《少年中國說》,但就文中列出來的幾段,足以讓五十多歲的常校長,都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萬丈。
“難怪,難怪顧陸這么小的年齡,對社會的科技發展,以及養老等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原來他真的是為華夏復興而學習!”
很好,常校長就自動忽略了,實際上顧陸并沒怎么學習。
不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2012年進入霧都第八中學。從上高中開始……”學校上新夏社了。
現在不是上霧都電視臺新聞的事了……
伴隨著官媒的報道,《少年中國說》被大范圍轉載。
帶來直接的反應是什么呢?現實的反饋也非常明顯。
搞一件現實的事情來說,鋼城實驗校里。
鋼實是很有趣的一所初中。
你要說師資力量,也比不上顧陸就讀的三十七中初中部。
但鋼實卻是渡口區唯一一個可以保送學生直升大學的初中。
所以很難給這學校找個定位。
“張洪你真的碉堡了!”
初三的張洪一走進學校,班上全部同學都轟動了。
他往下看了看,“你騙人,明明沒有爆。”
“?”同學一時沒反應過來。
再想問什么事,班主任就來了。班級里瞬間就老實了。
“張洪,現在去校長辦公室一趟。”班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