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想想,若沒西班牙帝國時期的殖民,西語會成為世界第三大語言嗎?
交流會這場合,不合適吧。莫亞心里想著。
內心是有小九九,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伱一個華夏人寫我西班牙殖民者,不合適吧!
莫亞繼續看著。
[至今為止,巴爾沃亞只不過是一個亡命徒,一個敢于違抗國王旨意,注定要被卡斯蒂利亞法庭判處絞刑或砍頭的反叛者……]
看巴爾沃亞如何對待土著,如何狡詐,莫亞的眉毛都搶了大鼻子的風頭了,好像倒“八”。
“這篇文的作者是個天才!”
看到中途,莫亞就聽到旁邊的馬德里自治大學的教授喊了一聲。
你在看什么,就天才了?莫亞目光瞥過去,瞧見教授看的,居然和他看的是同一篇文章。很顯然這位教授第一時間選擇觀看的并非詩歌,而是這篇文章。
不記得這個教授是民粹主義啊!莫亞低頭看著。
逃遁到不朽的事業中去、永恒的瞬間、黃金和珍珠……
隨著故事走向高巢,莫亞反而沉默了。
[他們以基督徒才有的虔誠和信仰狂熱地、發自內心地祈求上帝,同時又以上帝的名義干出歷史上最卑鄙無恥的非人的勾當。]
什么勾當呢,文章輕描淡寫的提及,把綁著的土著扔到饑餓的狼狗面前。
哪怕看到這一類的描寫。
因為巴爾沃亞即將完成不朽的事業。整個歐美的觀點都是這樣的,一個璀璨點可以掩蓋所有缺點。
這就是那個新的海洋,未知的海洋,迄今只有人夢想過而不曾有人見到的!
莫亞發現自己居然有些小激動。
端起來的紅茶都因為手臂顫抖的幅度,有點溢出。
好吧,是巨大的激動。
讓他有這情緒的,并不是文章中巴爾沃亞插上了簡陋的十字架,并雕刻上國王的名字。
相反是巴爾沃亞讓所有人停止前進,他一人向上攀爬。
他不想跟任何人分享這份榮譽。
巴爾沃亞狡詐、貪婪、自私、無法無天!
但正是這些秉性,展現出他的優點“探索精神”。
為什么莫亞會突然安靜下來?因為他感受到同為西班牙人,同為歐洲人,同為人類的探索。
永不停歇的探索是人類最偉大的精神之一。
[劊子手刀光一閃,人頭落地,一秒鐘后,同時看見環繞著我們這個星球的兩個大洋的人類的第一雙眼睛便永遠的閉上了。]
心有戚戚,莫亞看著最后的幾個字,久久不能平靜。可能因為他和巴爾沃亞都是西班牙人,因此他的感受比陳教授和董燕生兩個亞洲人,更加強烈。
莫亞抬頭,目光剛好碰到剛才呼喊的馬德里自治大學教授。
從彼此的目光之中看到了相同的情緒。
“這個作者確實是個天才。”莫亞贊同。
因為說穿了巴爾沃亞就是殖民者,要把一個殖民者上升到人類的角度很難。
這不是隨便寫寫就能成功的,還要看讀者的感官。
“你說上升就上升?嘿我就沒這感覺。”
如此情況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