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67章金明池賽龍舟,我請指揮……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進入五月之后,日頭也越發的毒辣起來。
天氣一日熱似一日,動輒便要出汗,汴京人也都開始想法子消暑,不光街頭賣冰鎮香引子的攤子也多了起來。女子們也紛紛換上抹胸裈褲,外面只罩一件素色的褙子,或是那富貴人家,干脆便穿輕薄透氣的紗衣。
因為天氣熱,容易出現各種瘟疫和疾病,所以民間也把五月稱為惡月。而每年的五月端午節慶,便是以轉惡為安為主。人們掛艾草,系五毒彩繩和香囊,吃粽子,互相問候端午安康。
而這樣的大節日,報房和文繡院那邊兒自然也是要放假的。
楊蔓娘昨兒晚上給《夢回盛唐》的精裝本簽名,一百本書的簽名加上小句,可是個大工程,忙到快子時一刻了才睡下,早晨自然沒有起來。
老二楊士林和老三楊盼娘都起得早,一大早便跟走街串巷的的賣花郎買了桃枝兒、柳枝兒、葵花、蒲葉和艾草扎成一束,掛在大門上驅邪庇佑。
午時,等楊蔓娘起來了,姐弟三個又打了井水,加上艾草和菖蒲熬成熱湯輪流沐浴,這是大宋人家家戶戶流傳下來的習俗。據說這樣做,可以保證一年疫氣不侵。
沐浴完畢,換上時下流行的艾虎紋的紗衣,帶上避毒蟲的五毒香包,系上五彩腕繩。接下來便是吃粽子,這個年代的粽子種類很多。楊蔓娘一家三口平日都忙,自然沒有時間自己包粽子,索性便去桑家瓦子里的老蘇家糕餅店買了各色現成的。不光省時省力,價格實惠,種類還很多,菱粽、筒粽、角粽、錐粽,秤槌粽、九子粽,各個都包的極為漂亮精巧。而且這年頭做生意的都格外看客人的需求,若是不想要普通的糯米粽子,還可以當場選了餡料,讓其現包現蒸也使得。
白糯米加上棗子、加赤豆、加葡萄干兒,加栗子、加柿干兒、加蜜餞都可以。攤子上有六七十中餡料,只有你想不到的餡兒,沒有不能加的餡料。兩個小的喜歡加多多的餡料,什么赤豆,棗子,蜜餞,紅糖,凡是覺得好吃的,都一股腦兒都加在粽子里。楊蔓娘吃粽子的口味比較淡,選的粽子里只加了葡萄干兒和白糖。
當然,端午除了吃各色粽子,有理氣祛風和活血化瘀功效的菖蒲酒,也是少不了的。只不過,家里沒有一個能喝酒的,索性便只買了一大竹筒加了菖蒲的香引子。
“大姐,吃罷飯咱們也去金明池看賽龍舟吧?”
老三楊盼娘就像住校生似的,在文繡院關的久了,出來一趟就格外的愛湊熱鬧,尤其喜歡往人多的地方鉆。
不過,端午賽龍舟也是宋人過節的一大特色,楊蔓娘自己也想看就是了。她上輩子就知道《清明上河圖》是宋代大家張擇端的風俗畫傳世杰作。后來機緣巧合下,在天津博物館看到另一幅畫作《金明池爭標圖》,才知道這竟然也是張擇端大.師的畫中精品。其中描述的,就是汴京城金明池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競渡,非常的寫實,印象極為深刻。
金明池在汴京城外十里處,從城內到金明池一共有兩條路線。一條是陸路,沿著御街一路向南,從南熏門出汴京城,再右轉沿官道行走個一里多便到,這條道路寬闊規整,也是官家去金明池的出行之路。
是的,似乎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一顆與民同樂的心。當今圣上也不例外,自從即位以來,每年金明池賽龍舟,官家都要親自參加的。
還有一條是水道,從城內的汴河碼頭上船,由通津門出京城,到了渡口再離舟登岸,不遠處就是金明池。楊蔓娘姐弟三人走的就是水道,平日里因為直線距離近,很多百姓多選擇走水路出城。不過今兒趕上端午日,就不同了。
因為出行去看龍舟比賽的人太多,河中舟棹相連,船擠船,航道堵塞難行。大人喊,小孩兒叫,讓楊蔓娘不由的想起了現代過節高速路口的堵車盛況。
“大姐,怎么這么多人啊!早知道還不如坐牛車去了。”
天氣熱人也容易著急,老三楊蔓娘拿著團扇扇的呼哧呼哧的,撅著嘴兒抱怨道。
“哈哈,盼娘妹妹,咱們這已經算快的了,再走個一里多就能靠岸了。若是你坐牛車恐怕還不如水路呢,今日官家出行,還有朝中大臣的車架相隨,從宣德門一路到城外,都被看熱鬧的人圍的水泄不通呢,恐怕坐牛車的話比水路還慢呢。”
說話之人穿著一身兒桃紅色的襦裙,頭上簪了一支石榴花。正是楊蔓娘的好朋友呂小娘。楊蔓娘離開礬樓之后,呂小娘便調到了三樓做事。
呂小娘家家境不錯,有一艘中等規模的漁船,恰好今日端午她休假,便約了楊蔓娘一道去金明池看賽龍舟。
“急也沒用,反正這會子去了比賽也不會開始,倒還不如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
每年的金明池爭標,都是等官家到了才會正式開始的。普通百姓去的早了,多是在湖邊的彩棚里等候,或是里面的酒樓和店子里逛逛,買一些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