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蔓娘將出門帶的小食盒兒打開,將里面的粽子遞給呂小娘一個,又給了正在劃船的呂大郎和楊士林一人一個。
“對了,蔓娘,你還記得咱們樓里的王巧娘嗎?”
呂小娘一邊剝粽子一邊道。
“記得啊。”
楊蔓娘自然記得這個人,她自從那次當眾懟了王巧娘以后,對方看她一直都不怎么順眼,不過也沒膽子來招惹她就是了。后來,楊蔓娘離開礬樓,倒是再也沒見過對方了。
“她已經嫁人了,不過,你一定想不到她嫁給誰了?”
呂小娘一臉神秘的道,顯然事情不一般,倒是讓楊蔓娘有些好奇了。
“她嫁給誰,是樓里的客人嗎?”
“不是,是大管事曹順心!”
“啊?”
楊蔓娘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記得大管事曹順心看著挺正派的一個人,怎么會這樣?而且他的年紀,怎么也得有四十多歲了吧,比王巧娘大了二十多歲,這兩個人,怎么湊到一起去了。
看到楊蔓娘一臉吃驚的表情,呂小娘瞬間滿意了,笑瞇瞇的繼續輸出八卦:
“嘿嘿,我當時知道這事兒,也跟你一樣的表情,我原本以為,王巧娘的眼睛都在二樓三樓的的富貴人家公子哥兒身上呢,誰知道,人家不聲不響的嫁給了大管事呢!”
“額,我記得大管事家里有娘子吧,難道,王巧娘給大管事當小妾?”
無論哪個年代,都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雖然這個年代,三妻四妾是合法的。但是底層老百姓,可沒有聽過誰家納妾,基本都是一夫一妻。
養小妾可是個花銀子的事兒。楊蔓娘來了這么久,除了知道曹韻和曹溪這樣的高門貴女家里有小妾以外,周圍認識的普通市井百姓,基本都是一夫一妻。
這倒不是說,這些男人多么的忠誠于自己的妻子,忠誠于婚姻。而是經濟情況不允許,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字。
沒錢。
所以,楊蔓娘有些不理解,曹順心的月薪雖然不算少,但家里還有娘子和一兒一女要養活,再養個小妾,應該不夠吧!
“哎呀,你說的這都是老黃歷了,自從知道大管事和王巧娘勾搭在一起,大管事他家娘子就和他鬧和離了,如今倆人都和離快一個月了,已經過了官府審批了。說起來,大管事娘子也年紀老大了,王巧娘也是生作孽,真是不知道她這么做圖個什么。”
根據《宋刑統》的規定,“若夫妻不相安諧而和離者,不坐”。意思就是,如果夫妻雙方感情不和,可以兩廂情愿地解除婚姻關系,法律不予干預。
就像曹順心和娘子和離,就是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再由長輩主持,宣布與對方好聚好散。有點兒類似于現代的協議離婚。
呂小娘是萬分看不上王巧娘做的這件事的,在她看來,王巧娘這個年紀,完全可以嫁給一個年紀相當的,再不然,就給有錢人家做小妾也使得。好歹,年輕和有錢能圖一個。可她如今這般嫁給曹順心,就算是做正妻又如何,曹順心雖然和娘子和離,可還是要養兒子女兒的,王巧娘給比自己都大的孩子做后娘,日子實在夠嗆。
“額,這可真是......”
楊蔓娘想了半天,到底也沒想出一個合適的詞兒來評價,默默的咬了一口手里的白米葡萄干兒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