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高句麗國向東南,則可以輕而易舉地在曲州華興、方谷、臨淄、淮安四郡任何一地搶
灘登陸,根本就是防不勝防。曲州又是大漢帝國的中心腹地,到時候,大秦虎狼或燒殺搶掠、或堵截糧道、或騎兵斬首,中原腹地未戰先亂,豈非天下之苦、帝國之殃?
朝堂上的大吏們不是不知道高句麗近年來的鬼祟舉動,特別是忠于天子劉彥的一干武將,早就想沙場報國,可先安內再攘外的大政早已被天子劉彥定下,誰又敢觸怒龍顏呢?
而就在今日,天下間為數不多的敢去違逆圣心的人,太子劉淮,率先開口啦!
沒人知道素來一心‘修身養性的劉淮,為何忽然做出此等大膽舉動。
不過,這一舉動,大大遂了朝中武將們的心意
,那些心懷‘野心的臣子們,哪里肯放過此等天賜良機,紛紛附議。
而那些老舊守成又無利可圖的大臣,則紛紛反對。
于是,滿座朝臣,你撅著我,我瞪著你,吵得不可開交。
這幫子人,最開始還算‘安分守己,一個個人模狗樣的,說話間還帶些‘大人‘中郎‘都尉之類的尊稱,再后來則變成了直呼其名,隨著爭吵加劇,最后就連爹娘和親戚都帶了出來,實在是有辱斯文。
而這里面,太子一黨,絕對是公雞中的戰斗機,他們從最初的據理力爭,逐漸轉變為悍婦罵街,最早提出征討高句麗國建議的冉閔,甚至差點動了手。
前殿上,眾朝臣折折騰騰已經近兩個時辰,就連劉彥、呂錚、陶侃
這三個看戲的,都有些乏了,劉彥索性向陶侃使了個眼色,這位平時很少露面的武將之首用力地咳嗽了一聲,吼道,「都把嘴給老子閉上,你說一句,我說一句,有的也說,沒的也說,聒噪!真把朝堂當菜市場了?」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大將軍之威,不可忤逆!
作為與軍神祖逖、現廷尉劉遵同時代存在的名將,陶侃自有其過人之處。
陶侃本出身貧寒,年輕時初任縣吏,因其能,后逐漸出任荊襄、兩淮地區郡守,當年的秦漢大戰爆發后,征南大都督祖逖率軍南征西南羌月五國,神武帝御駕北御大秦,漢室江山內部極度空虛,諸王擁兵自重趁機叛亂,匪寇借勢燒殺,狼煙烽火遍地燃。
當時,仍是太守的陶侃毅然棄筆從戎,他拉起千余青壯,憑借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將荊襄地區的匪寇平定一空。隨后,陶侃被神武帝委以重任,他帶兵轉戰大江南北,威嚇江淮兩岸,戮力致討,蕩滅女干兇,那些正在叛亂或者試圖叛亂的草寇聽聞其名,竟不敢與之對敵,紛紛望風而降。其憑借一己之力,力保了荊襄、兩淮的人心穩定,可謂勤王于內,皇家以寧。
在戰后,神武帝隊智勇雙全的陶侃大加褒獎賞賜,可深諳進退之道的陶侃,在戰后僅受領了一個邊軍將軍的職務,封賞和賜爵一概退還國庫,并上書神武帝言曰今國難方定,百廢待興,
錢物當利民,個人榮華,不足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