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同域不同天。
隸屬于華興郡的都源縣,東靠渤海、西臨豐毅、北接凌源城,海產豐富,景色宜人,與同樣隸屬于華興郡的凌源縣,完完全全是兩種風景。
說起都源縣的由來,充滿了一絲傳奇色彩。
在春秋戰國時,都源縣屬燕地。傳言,當年大秦始皇帝嬴政橫掃六國后,為了宣威嚴于天下,曾東巡至此,巡到碣石,刻碣石門,為尋求長生不老,他派燕人盧生、韓終、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為了接洽出海之人,嬴政在此駐扎了萬人軍隊。
不過,隨著秦失其鹿、天下逐之,這支軍隊并沒有補充新的成員和戰力,長而久之,軍中將士們退出現役后,便紛紛在地此安了家,及至劉邦開國立漢,聽聞此處有駐扎,派兵來此一看,這支軍隊已經全部變成了當地的農戶、匠造和商賈,在此繁衍生息起來。
老秦人樸實無華,注重實干,歷經五百年春華秋實,一座富庶繁榮的海邊城市,就這樣在渤海灣里誕生了。
都源縣原屬幽州遼西郡,二十年前,當今天子劉彥重劃九州,重定郡名縣界,這里便被賜名都源,意為天地大氣萌生之地。
而斥虎幫的巢穴,便在這都源縣治所,臨山望海的秦皇城。
秦皇城西,山間林濤隱隱,流泉飛瀑,宛若置身夢境。
秦皇城東,渤海滔滔,一望無際盡是蒼茫。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秦皇城和大多臨海城市一樣,有數不盡的魚蝦蟹肉,鐵板蟹、干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海鮮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足可令游人大快朵頤。
經過數日疾行,劉懿和喬妙卿并肩策馬,站在了這座秦皇城外。
劉懿從第一次隨東方春生北出凌源山脈游歷至今,時間已經足足過去了五年,經過磨礪,劉懿雖然依舊英挺如松,但身上凝聚了一絲滄桑風塵,讓人見之頗有少年老成之感。
婚后的喬妙卿依然那么美,美的不可方物,她要挎‘魁罡’,灑脫爽朗的英氣中沉淀出一種正值青春年華的獨特風韻,披肩的三千青絲變成了高高挽起的發髻,秀麗的蓮蓬和窈窕的腰身略微豐滿了幾分,就像中天的一輪明月,舒緩安享,而又明艷無比,那雙永遠如澄澈般湖水的眼睛,散發著專屬于年輕人的熾熱光芒。
一進城里,嘴上閑不住的方顗和喜好游玩的苗一鳴,便嘰嘰喳喳開始說個不停,兩人言談投機、臭味相同,一點也沒有筋疲力盡的意思。
劉懿與喬妙卿并肩在前,身后平田軍雄兵八百緊緊跟隨,英姿颯爽,這行頭,讓劉懿和喬妙卿多了三分金馬玉堂的朝廷貴氣。
此刻劉懿表情不溫不火,卻始終掛著微笑地看著兩人。
此番出行,除了夫人喬妙卿,隨行之人有將軍府參軍方顗、中郎將周撫、已是卸甲境界的云一和蘇地,除此,劉懿經過思考,還特意從望南樓喚出了苗一鳴。
對于這些人,劉懿自有他的用意,喬妙卿自不必說,來她的老巢辦事,自然要帶上她,況且此一行,就是為她而來;推碑境界的周撫桀驁不馴,又是自己的先鋒大將,拉出五百騎兵出入江湖練練手,褪去三分銳氣,自然有這個必要;以貧農出身、雙雙入境卸甲的云一和蘇地,僅帶了三百士卒,此行主要是領他們出來見見世面,增長一下才干,能為他們倆弄到一兩本秘籍,那是最好。
至于連大斧都拎不起來的方顗和苗一鳴嘛!劉懿便另有安排了!
想罷,劉懿轉頭看向始終悶悶不樂的喬妙卿。
劉懿嘿嘿一笑,挑逗道,“書中說,秦皇城每到夜晚,海上生明月,江河書畫里,人伴海潮生。好一片美景啊!可惜現在不是晚上,若是晚間,我與夫人清風明月下酒,舉樽對飲,豈不快哉!”
喬妙卿默不作聲,只是輕輕點了點頭。
劉懿微微側頭,笑道,“人說沿海而居,自然能養出君子浩然氣。你覺得呢?妙卿。”
喬妙卿低頭不語,沒有搭話,素來活潑的她,足足沉寂了好一陣兒,才轉頭看向劉懿,聲音凄婉而曼妙,“小應龍,今日要死人了,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