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在頂風負重,艱苦前行。
王彪之和桓溫出自曲州老牌八大世族,八大世族在十幾年前,被江鋒一挫而敗,天子更是借機將八大世族在兩京中的人脈連根拔起,從此失去立錐之地,兩人為了家族復興,為了游說天子東征,動用了所有能動用的關系,揣測了所有能揣測的心思,如果這一次他們東征失敗,那么,王家和桓家,一甲子之內復興無望了;
李長虹和陳步業是泥腿子出身,一無背景、二無強援,全部仰仗天子隆恩,才能在風云詭譎的帝國朝堂上,得以有立錐之地,對他們來講,忠君報國,就是最大的壓力,這次東征高句麗,天子把護衛劉淮的重任交予李、陳二人,這位鐵飯碗太子爺做事還并不托底,在這樣的形勢下,兩人只感壓力如山;
莫驚春和孫蕓正值當年,此次東征,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可劉淮指揮失當又不聽勸誡,這讓兩人憂心忡忡;
牟羽老氣橫秋,一路上話越來越少,心事卻越來越重
圍在劉淮身邊的所有人,包括此刻隨劉淮共同行軍的所有士兵,誰又不是負重前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劉淮自己為說了一句揮斥方遒的豪言,本指望能換來眾人喝彩。
誰知道,場中竟然安靜的離奇。
這讓劉淮心中大為不悅,低頭不語起來。
桓溫看了一眼悶聲不語的劉淮,又瞧了瞧低頭不語的王彪之,一種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那是一種飽讀詩書后的本能,也是一種日積月累下的感知。
桓溫預感:如果不立即退兵,前方,便是這十五萬大軍的葬身之地!
但是,他們的學生,他們的主帥,劉淮,執意不肯退兵,這讓桓溫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思來想去,桓溫走到劉淮面前,低眉順耳,“殿下,連日行軍,是否感覺舟車勞頓吶?”
圍在劉淮身邊的所有將領,不約而同向桓溫投來驚訝和鄙夷的目光。
這可是行軍打仗,哪有不累的?你以為是你在自家院子里過家家呢?
這個問題問的劉淮也是有些迷茫,他不清楚桓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只能隨心而發,道,“倒是有些困倦了!”
桓溫得到劉淮的回復,立即笑容可掬地道,“既然困倦了,要不,咱們先回赤松郡休息個荀月,待養精蓄銳,再揮兵東進?”
眾將聽的云里霧里時,孫蕓率先聽出了桓溫的弦外之音。
他這是施以軟計,讓劉淮回兵啊!
于是,孫蕓亦附和道,“大都督,末將初領一軍,身體亦感不適,麾下士卒亦多有寒癥。不若,我等先行回兵,待備足衣物,再行出征,以大都督的威名,必攻無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