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以武學之廣博而論,王憐花自信在父母同歸于盡、葬身火海之后,普天之下當以自己為最。
但此刻他在片刻之間與胡壚以快打快交手數百招,竟發現對方所用招式的廣博繁雜隱隱地還在自己之上。
王憐花自然不知道胡壚上一世原本便是博通百家兼采眾長。
等到登基稱帝之后,經過一番明示暗示,天下各大門派盡都老老實實地將自家各種典籍抄錄一份入京進獻。
經數十年觀摩參研,胡壚的修為境界雖受限于天地而無法突破到先天之境,但胸中包羅武學之廣,實已算得上浩如煙海、淵深難測。
而且到了胡壚前世的時代,雖然有許多前代武學失傳,卻也有更多新的武學誕生。
武林中頗有厚古薄今之風,總有人以為武學在漸趨沒落,后人所創武學必然不及前者。
其實此言大謬。
武學之衰微,根本原因在于天地衰變,武者修為境界的上限逐漸跌落。
然而在武功招式方面,后代武者所創的便未必不及前人。相反,因為修為境界無法與前人相比,后人在武功招式上所用的心思只會更多,后來居上者亦不在少數。
便如此刻,胡壚所用的武功有不少都是王憐花乃至觀戰的李家四口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卻又與當今武林各大門派的許多絕技隱隱一脈相承,被他以先天之境的修為施展出來,威力之大又遠遠超出“后世”原創者的設想。
雙方斗得越來越急、越來越緊,出招越來越快、越來越奇。
眼看得雙方交手已經超過千招,漸漸地王憐花出手的招式已經不可避免出現了重復,胡壚的精招妙式卻仍能源源不絕的施展出來,似是當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王憐花平生最是孤高自詡,能夠放入眼中者寥寥無幾,能夠稱得上佩服的則只有一個沈浪,如今卻不得不再加上一個胡壚。
他一身所學雖是駁雜無比,卻也并非當真每一樣都能登峰造極臻達化境。
其中造詣最深的,還要武功與醫毒之術。
然而今日遇到一個胡壚道人,先是在施毒解毒上輸了一陣,眼下又在武功上落在下風。
他清楚若不拿出真正的壓箱底絕招,這一戰恐怕有敗無勝,手中施展的招式驀地一變,用出自己近年來將百家武學熔冶于一爐之后自創的“森羅萬象變”。
這一路武學含蘊陰陽之機,容納萬象之變,僅最基本的招式便有一百零八招,每招又分十二式,每式藏三十六種變化,再經彼此組合連貫,幾乎已窮盡天下武學的變化之妙。
在一旁觀戰的李家四口人看到王憐花只看了幾招,便都盡皆嘆服。
即使登臨“兵器譜”名列第三的冷虹霞也自忖除非用出飛刀絕技拼命,否則在王憐花這一路功夫下怕是撐不過三百招。
胡壚這邊立時壓力倍增,自覺無論自己用出天下任何門派的武功,對方雙手演化的無窮變化都能夠隨之生出克制之法,原本已經傾斜向自己這邊的勝機竟又被對方一點一點地扳了回去。
x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