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李宗本沒有因為陸沉斷然拒絕就龍顏大怒,至少還能維持一定的理智。
只不過從他冷淡的語調能夠聽出,這位年輕的天子現在的心情不怎么舒服。
“臣身上雖然還掛著軍務大臣的頭銜,但這只是虛銜而已,論理輪不到臣來插手朝中的軍務。”
陸沉簡單解釋一番,繼而道:“如果臣沒有記錯的話,韓忠杰被降爵罷官才過去不到半年的時間,而且他在這段時間里沒有將功贖罪的表現,陛下若是強行讓他起復,恐怕會引來朝野上下的非議。”
李宗本怎會不明白這里面的道理,所以他才寄希望于陸沉出面。
陸沉身為邊軍主帥,只要他能夠諒解韓忠杰的所作所為,李宗本再讓部分親信官員敲敲邊鼓,朝中肯定不會有太大的波瀾。
李宗本沒有放棄,繼續解釋道:“朕知道此舉或有不妥,但韓忠杰是東陽郡王的長子,亦是韓家在軍中的門面,朕必須要考慮這一點。”
見他依舊將韓靈符抬出來當擋箭牌,陸沉亦不戳破,只是淡淡道:“陛下又何必心急?時間總能抹平一切痕跡,除了極少數人之外,沒人會將韓忠杰的過錯刻在心底。等再過兩三年,大部分人遺忘考城之敗的時候,陛下找個由頭便可讓他起復。”
李宗本緩緩皺起了眉頭。
是,陸沉說的沒錯,只要有足夠的耐心,他將來可以讓韓忠杰再入軍事院。
問題在于大齊朝堂從來不是天子的一言堂。
軍務大臣的人數沒有定額,除了蕭望之總領政務之外,其他人的身份表面上很平等,但實際上有高低之分,關鍵便在于能否掌握軍權。
幾年后李宗本可以重新任命韓忠杰為軍務大臣,但是京營主帥的位置卻不會空置那么久。
眼下元行欽暫代驍勇大營主帥一職,李宗本一直沒有讓他轉正,本意就是為了韓忠杰留著。
如果韓忠杰遲遲無法起復,要么元行欽轉正,要么便是其他虎視眈眈的武勛將主帥一職收入囊中,譬如近來得到李宗本賞識的平寧侯湯永。
這就是李宗本要讓陸沉出面的另外一個原因,現如今朝中有地位的武勛都不太想看到韓忠杰東山再起,這不能說明他們對李宗本不忠心,只是關乎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只不過李宗本沒辦法將這些考慮說出口。
片刻過后,李宗本決定做最后的嘗試,誠懇地說道:“愛卿,正所謂人無完人,朕覺得總得給犯錯的人一次機會。”
聽到這句話,陸沉剛毅的眉峰終于擰起。
他直視天子的雙眼,不急不緩地說道:“陛下說的沒錯,人無完人,沒人能保證每一次領兵出戰都能取勝,臣也做不到這一點。但是錯誤也有大小之分,若是無傷大雅的小錯,陛下略施懲戒,相信沒人會多嘴。”
言下之意,韓忠杰犯的錯僅僅是降爵罷官,其實已經是所有人看在韓靈符一生操勞的份上做出的讓步,否則將其殺頭都不為過。
但這不是李宗本想要的答案,于是他冷聲問道:“所以你不贊同朕的提議?”
陸沉沒有絲毫猶豫,點頭道:“是。”
李宗本定定地看著他,呼吸漸漸凝重起來。
“陛下。”
陸沉長身而起,緩緩道:“考城之戰過去尚不足一年,邊軍三萬將士的英魂尚未安息,罪魁禍首僅僅是賦閑在家而已,依舊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三萬英魂卻長眠荒郊野外!臣不知道陛下為何要這樣做,臣只知道若是幫韓忠杰起復,那些戰死的英魂肯定會半夜來找臣,問臣究竟為何要這樣做!”